刘亮程《凿空》的诗性建构
我一直保存着刘亮程的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我看来,它有不可替代性,也是不可重复的。有时候会翻开看看,它会使人感到清凉、宁静甚或陷入沉思。也有很多作者刻意地歌吟自然,村庄,花儿,鸟儿,不能说他写得不好,只因为没有入骨的体验和超现实的灵性,没法跟刘亮程比。刘发出的靠近天籁之音。他把村庄里的风、雪、动物、坎土曼,写得很有禅意,它们仿佛都是通灵的,通神性的,但这是天然的禅意,是“本来”,而非学来,也不是硬做来给人看的。他能在一只狗,一头牛,一头驴的身上,发现奇妙的哲理和感觉。有人曾认为那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罢了,为什么不能大厚本地源源不断地生产这种散文呢?这完全错了。如果那样的话,我是不会再读刘亮程了。鲁迅的《朝花夕拾》,蒙田的随笔,培根的随笔,不都是薄薄的吗,却是人类思想和诗情的结晶。刘亮程的这本散文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结晶体,我非常喜欢。现在他写了第二本长篇小说《凿空》,有人说不像小说。我看,不管是小说也好,小说化的散文也罢,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在感受一种文学。
《凿空》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是它表达了一种非常神奇的时空结构,这是他对自己创作的一种突破。当下,小说创新挺难的,很多小说家都在重复自己,我们的文学研究也有很多的重复研究,作品里找不到新的时空感,找不到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人的心理结构的变化,人心的变化。最近电视剧《手机》让我有所触动,不管怎么说,它很敏锐,敏感到了高科技下人的无助、无奈、精神困境,今天的社会是人的移动速度最快的时代,也是人与人的交往方式非常快捷和人与人的物理距离最小的时期,这源自高科技的发达,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是否反而越来越大了?对《蜗居》尽管众说纷纭,但它的受欢迎还是反映了当下人们最敏感的住宅及次生问题。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人们去浅表地写一些生活的表象或“问题”,而是说,当时空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能无动于衷,文学作品也要反映出变化中的人性,才能打动人心。谁会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发生兴趣呢。而刘亮程作品就独特地表达了一种遥远的时空的变化,毛驴也好,植物也好,阿不旦村的各种声音的交响也好,都是作为现代化的喧哗之外的另一种声音存在着,它既表达了工业化逐渐的波及,又表现了另一种遥远的声音始终存在着,所以说它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
《凿空》是个不错的意象,是多义的,玄妙的,没有一个准确的固定的解,但会把我们带入深远的意境中。人类是由穴居开始的,凿空也许是人的本性之一,或许人类本身就有一种凿空的本能和欲望。但是凿空在今天又被泛滥化了。比如,我经常担心北京的地下会不会被凿空,哪天我突然掉下去啊。作品中的人物张旺财身上就体现了人类凿空的本能,似乎只有不停地挖掘,才能平息他心中难言的渴望。这个平凡小人物为自己立项,一直从河边的住屋挖到村庄的中心,挖了二十多年。他的挖掘,也许是人类天性中我们没有发现的某种东西,他和小说中玉素甫式的有目的的极端功利的凿空——盗掘是不同的,两者有强烈的对比。人类的凿空从来没有停过,至今尤盛,考古家在凿,盗墓贼在凿,矿工在凿,大型工程在凿,地铁在凿,管道在凿,光缆也在凿,有时让我们想到作者是不是也在凿空自己?人的一生是否是一个自已凿空自己的过程?刘亮程的作品里就是这样布满了多重意象,有些意象是不可言说的,是一个感觉深邃的象征体系。
《凿空》的确没有很强的故事元素和人物重大行动,充斥其间的多是感觉,意象,色彩,声音,尤其是声音,这是刘亮程在此最重要的话语方式。作品开头写到驴丢了,一连串的形容精彩得不得了,驴夜晚在地下菜窖里叫,驴寻偶时的叫,还有驴对着外来的那些机器叫,都很绝妙,因为阿布旦的驴听不得比它的叫声更大的声音。还有故事最后的万驴齐鸣,场面怪异,都是我们很少看到的东西,他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颖的感觉世界。声音之所以呈弥漫状,因为小说的叙述人张金——张旺才之子,在矿上干活时震得耳朵失聪了,大夫说,那些过去的声音能帮你恢复听觉,于是整本小说都他在捕捉声音。读这本小说,主要是读声音——感觉,由感觉引发想象和思考。这是一部奇异的,荒诞的,同时又是抵达心理真实的小说,所以是一部有独特艺术个性的小说。
《凿空》在恢复小说的诗性建构上做了有成效的努力。好的小说有一个很高境界就是诗性,很多作家的成功都证明了他们的作品因诗性而赏心悦目。去年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尽管有读者表示不知其意,弯弯绕的说话看得眼晕。事实上,它表达了人的无法言传的,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的孤独和苦闷;表达了人在精神上的孤立无援状态,所谓中国式的孤独感。这就是一种诗性结构,有存在主义的味道。《凿空》也是如此,我们能感到他在表现人的一种精神向度,一种下意识的渴望,一种向未知世界索取和刨根问底的固执。有人用小说的一般常理和原则来要求刘亮程,并对他的小说提出质疑,说他的小说无非是散文的扩大版,但我认为艺术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是可以越界,扩容,跨文体的。刘亮程之所以是刘亮程,在于他提供给我们一种遥远的感性的声音。在今天的时代,能提供出阿不旦村发出的声音,就是令人愉悦的。感性往往是通向深刻的桥梁。(在一个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