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商业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6%,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幅为39.6%,说明相当多的外资仍然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的投资环境没有恶化。但从身边一些办实业的朋友近年来的遭遇看,中国的投资环境确实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政府运行逐步规范
本来,政府运行逐步规范,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应该是一件大好事,可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扯皮推诿现象,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企业成本。但事实又怎么样呢?据一些投资小水电站的朋友抱怨说,最近半年多来,他们让某些政府部门弄得烦透了,一是过去政府相关部门过去运行不规范,很多把关的工作都没有做,属于明显的政府工作失误,现在却把责任推到投资者身上,如他们的电站建设和竣工时没有办理征地、设计、坝(或厂)验收、用工许可等手续,现在被当成“四无”电站处理,如果现在要补办有关手续就需要花费一大笔钱,有些甚至根本无法补办。二是最近政府有关部门通知要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但政府不同部门的说法不一,手续繁琐复杂,他们来来回回跑了半年多,仍然没有办好。三是一些政府部门借“规范运行”、“统一管理”之名来谋利,如对划为“四无”电站的拦河坝,不管是否存在隐患和危险,都要收取昂贵的检测鉴定费,但政府部门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去做;又如广东省政府提出要对小水电站按产值收取2%的管理费,但事实上除了增加投资者的经济负担外,在管理上对电站根本不会有什么帮助,反而应验了社会上流传的政府部门“执法就是罚款,管理就是收费”的说法。
财政税收增长迅猛
据财政部统计,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43349.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373.65亿元,增长27.6%;全国税收收入38611.53亿元,同比增长30.8%;非税收入4738.26亿元,同比增长6.6%。在全国实体经济尚未完全恢复元气,国内消费仍然低迷,税源税种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财政、税收收入如此迅猛增长,说明企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大大加重,企业经营成本必然增加。
劳资关系日益紧张
新劳动法实施后,劳动者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劳动者的权益也得到较大的保障,收入连年提升。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由于国家并没有通过减免税费、提供优惠等措施来调节劳动者收入,劳动者增加的收入只能是从企业的利润里“抠”出来,投资者的利益就必然被削减了。另一方面,随着劳动者地位的提升,其在与资方的利益博弈中掌握了越来越大的主动权,但身份差异造成的地位、利益、信息的不对称,也使劳资双方的关系日益紧张,双方的利益冲突、民事纠纷、维权行动不断增多,这在“富士康”员工一个月内的N连跳和丰田中国工厂5月以来的9起集体罢工事件中可见端倪,这些都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捐赠赞助有增无减
在和一些企业负责人谈到企业负担时,他们往往都是大倒苦水、情绪激愤,甚至在一些企业投资者之间流传着这样的话:“政府为刀俎,企业为鱼肉”。这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近几年各地自然灾害频繁,社会认捐活动增多,很多时候都是带强迫性质的。二是政府提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贫富差距,但并不是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来鼓励后进、贫困者勤劳致富,而是以“挂扶”的形式,要求政府各部门“千人扶千户”,每个政府部门挂扶一个行政村,每个干部挂扶一户农民,使挂扶对象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增收致富,而这些政府部门在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往往本身缺乏资金来源,业务经费有限,只能往企业身上打主意,采取“羊毛出在牛身上”的办法来应付。三是各地政府为了打响“名气”、树立形象,通常喜欢举办“庆典”、“节会”等来扩大影响和“招商引资”,举办这些大型活动开销巨大,又没有经费来源,只能是通过压给企业来解决,也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无疑,从大的方面看,国家的招商引资政策没变,政府运行日益规范,各地的发展愿望越来越强烈,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高,这些都说明中国的大投资环境在不断改善。但如果我们把视线集中到局部、细节或某个时段,投资环境又确实是在恶化。这就需要中央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大投入来整治和消除种种影响投资环境的不良因素,平衡好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确保投资者取得应有的回报,如此,于国、于企、于民都有利,“中国投资环境恶化”的传言就必然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