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深圳大部制改革后副职过多现象


         被网友在网帖中曝光的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工贸信息委”),除了主持全面工作的“一把手”,机构领导中还有11名副主任、6名副巡视员,1名机关党委书记,2名担任下属中心主任的党组成员,引来网友发帖惊呼:深圳政府机构中竟然出现了120副的庞大领导机构。实际上,除了该部门外,其他31个机构改革后的市级政府部门里的副职人数达到十余人的,并非仅此一家,而大部分机构的副职普遍超过了7名以上,距离近一年前机构改革中曾经提出的副职数原则上不超过5名,“超标”问题仍然严重。
       由深圳大部制改革后副职超标现象,让人不禁想到当年国企改革过程中职工下岗现象,两者同出一辙。任何改革均是利益的再分配,必然触犯既得利益者,如何排除既得利益者的阻扰,这个改革者所需深思熟虑的。当年国企职工是固定工,是铁饭碗,同时国人仍持有“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失业”的观念,为了避免引起社会的动荡,采取了“下岗”的过渡性名字,如今看来,下岗就是失业,不过如今国人已经转变观念,接受了社会主义也存在失业的社会现象。同样,在中国官场,领导除了犯错和退休外,极少被炒鱿鱼的,很多官场中人也把当官作为终身事业,混迹官场过年后,除了做官外,不愿意也不会做其他职业。中国实施大部制改革,涉及部门合并,必然导致领导职位的减少。被除岗的人如何安置,这在制定大部制改革方案时没有充分考虑的,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均顺利地实施大部制改革,没有既得利益者站出来反对、阻扰。源于这个改革虽然合并部门、消减了职位,但是维持既得利益者福利待遇不变,通过设置副职的方式,保留了原来的权限。唯一改变的就是办公地点与所属部门罢了。
  这就是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模式,规避了改革所可能给社会造成的动荡局面,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实质上,尽管公务员与劳动者是两元结构,适用不同的法律调整,其本质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前的关系,政府实施大部制改革时,完全可以辞退多余的人员,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
 任何当权者都不甘心放弃、缩减手中的权力,及权力背后隐含的经济利益。如今的大部制改革,是改革者改革自身,以求理顺部门职能、提高行政效率。从中央到地方同属于一个集团,作为集团的一份子,不可能公然对抗集团行动,同样集团也需照顾成员的利益。这个印证了国人一贯被教化的理念,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以集体利益为重。
 副职超标但愿是个过渡现象,希望通过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方式辞退多余人员,以避免大部制改革后人浮于事的局面。
本文属原创,著作权归王卫所有,转载须注明出处与作者,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