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读博”成语诞生的背后思考


【陈佼观点】唐骏是中国商界的稀缺资源,甚至是独家资源,就像“南非之星”那么宝贵。他的核心竞争力有三:知名度、炒作能力、漂亮的履历。这种核心竞争力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毫无价值,他们更需要拥有公司业务操盘能力的实干家。

 

前几天突发奇想,关于唐骏事件,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周正龙的身影,于是想不如创造一个成语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这么,“唐骏读博”出炉了。我给它的解释是:

 

① 某人或某集团为某种目的驱动而作假或默认作假,被揭穿后还三番推脱; 
 
② 比喻社会精英群体缺乏诚信; 
 
③ 同“正龙拍虎”。

 

真没想到微博的巨大威力,现在这条微博被转载了300多次,检索结果有400多条,关键是《北京晚报》《新华每日电讯》《云南信息报》《武汉晚报》《法制晚报》《现代快报》等多家报纸都进行了报道,而百度百科等网站也收录了这个新词。现在这个词已经泛滥开来了,搜索引擎里到处都是。

 

不过很多人误解了我对唐骏事件的看法,觉得我是站在打唐阵营,甚至有人说我“和方舟子一个利益集团”。昨天南方报业一记者朋友和我聊了很久,不过报道大家是看不到了。借此机会我也来谈谈对唐骏事件的一些观察吧,相信大家目前最关心的是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高调、浮躁的唐骏,却有一个接一个的大佬买他的单?

 

我的答案是:唐骏是中国商界的稀缺资源,甚至是独家资源,就像“南非之星”那么宝贵。他的核心竞争力有三:知名度、炒作能力、漂亮的履历。这种核心竞争力对于多数中国企业,毫无价值,他们更需要拥有公司业务操盘能力的实干家。但对很多企业,需求正好对口,比如盛大,比如新华都。

 

我理解的“唐骏模式”,本质上就是将这3大核心竞争力做到极致,然后选择需求上匹配的企业。实际上,在中国商界,需要唐骏的低调老板很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唐骏的成功的确是可以复制的,但“模式”行得通,唐骏却只有一个。明白了这个道理,唐骏的高调就不难理解,他只是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已。

 

大佬们不是傻子,他们懂得为什么要用唐骏,怎样用,大家互相利用,愿意将这个泡沫越吹越大,以至于到今天才破灭。

 

2、为什么唐骏事到如今,依然嘴硬?

 

上面说到3大核心竞争力,如果唐骏嘴软,“漂亮的履历”就泡汤了,而知名度、炒作能力也变得没有了支撑。所以,我相信唐骏周围有一个很缜密高效的公关团队,他们应该有真正正确的危机公关处理方式,“嘴硬到底”应该是唐骏的个人决定。如果不这么做,唐骏以后很难混下去。另外,大家应该去挖掘一下唐骏的经历和性格,从性格来讲,他出身卑微,性格矛盾,是一个自卑与自负的混合体,危机感很重,对功利看得极要命,也决定了对待质疑的逆反态度;从经历来讲,唐的求学、求职生涯从来就没有顺利过,能走到今天,太不容易了,唐无法容忍这一切轰然崩塌。
   
匆匆写下这篇博客,是以为记。这次事件,财新传媒的《唐骏是什么人》以及这篇BBS贴(据我了解这是一位美国到中国的微软高管匿名写的)值得一看: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4870785#

 

我开始玩微博了,关注我请在新浪微博搜索“陈佼”,或者这个地址:

 

http://t.sina.com.cn/joy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