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是我军军旗、军徽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八一”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有标志和群体象征。然而,多年来,社会上仍有一些企业、商家以“八一”作名称,并在广告、商标及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八一”、“国防”、“军供”、 “军品”等涉军字样,对社会公众造成误解误导,损害了军队的声誉和形象。
南非世界杯激战期间,国内一则足球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7月8日,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到南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更名手续,正式更名为南昌衡源足球俱乐部。对含有“八一”等字样的企业名称进行清理和规范,是维护军队的声誉和形象的必须之举。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军委法制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及江西省足协等军地单位的相关负责人。
其实,早在199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与总后勤部下发《关于严禁利用军队、武警部队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类企业,包括军队、武警部队移交和保留的企业,其名称中一律不准带有军队、武警部队番号、代号和“国防”、“八一”等特定含义字样;凡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名称要立即停止使用,对已经登记注册的,要在1998年度的工商年检期内办理变更登记。
通知下发以后,各地工商机关会同军队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清理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一些地方工作开展并不彻底,一些企业仍在其名称、招牌中使用“八一”等字样,个别地方甚至违反通知要求,核准新设企业名称使用上述字样。为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2008年11月17日发出《关于禁止在企业名称中使用“八一”等涉及军队和武警部队字样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开展对含有“八一”等字样的企业名称的清理和规范工作。
据一位资深军队体育工作者介绍,原八一足球队曾在全国甲级联赛、全运会、足协杯等比赛中,先后夺取了7次冠军,8次亚军,成绩辉煌。2004年八一足球队撤编后,八一青年队被上海衡源俱乐部收购。有八一青年队的背景,再加上落户革命英雄城市南昌,虽然与法规不符,但南昌八一衡源俱乐部一直难以舍弃名称中的“八一”二字。经过数年努力,该队从乙级联赛杀入甲级联赛,并于2009年底以中甲亚军的身份成功晋级中超。
原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为职业足球俱乐部,属于企业性质,其名称不符合《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的要求,属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8年下发的《通知》规定的清理范围。作为企业的该俱乐部不能继续在名字中包含“八一”字样,更名早已势在必行。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名称中带有“八一”字样的企业仍有数千家,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教育文化产业等许多行业。另外,企业和产品名称中含有“国防”、“军需”、“军供”、“军品”、“军用”等字样的也不在少数。
记者从中央军委法制局相关部门了解到,一些企业名称之所以采用“八一”等字样,一是历史原因,特定历史条件下军队开办的企业后来尽管移交地方,但名称一时还没有改变;二是情感原因,一些军队转业干部、复员军人和军队退休干部开办企业时,因为对部队的天然感情而采用“八一”等字样;三是政策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对军人家属、干休所等开办企业有优惠措施;四是经济原因,“八一”等字样是一种无形资产,一些人希望利用军队的声誉和威信谋取利益。
如果说原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命名中的“八一”二字还有历史、地域和文化上的特殊性的话,那么一些地方的企业、商家使用“八一”名称和军队标识,更多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一些商家高挂着“八一”招牌招揽生意,使不知内情的人们误以为这些商家有部队背景,甚至还不明就里地认为跟他们做生意可以更放心、更可靠。
其实,自从1998年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决策不再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后,军队和武警部队目前只保留了少量装备维修等保障性企业。而且即使是这部分企业,也不得以部队名义或“八一”等军队标识作广告宣传,到工商部门登记企业名称时,也严禁使用“国防”、“八一”等特定含义的字样。如果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企业使用“八一”名称,它们就不仅明显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而且与军队和武警部队没有任何产权或经济利益上的关联。
法律专家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名称中包含“八一”等字样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军队有关部门也需要增强维权意识,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协助其依法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