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楼市的热钱不甘寂寞,目前正在流向股市、商铺乃至海外市场,当然,政府也在积极引导这些热钱流向实体经济,但这一努力目前收效甚微。”北京大学一名经济学者曾表示。
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接二连三地密集出台,政策风向标转向,热钱随之流出,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人民币4,000亿元从房地产行业突围而出,正在四处寻找投资目标。
年初炒作农产品
资本的逐利性导致“热钱”青睐一夜暴富的行业,自从去年底以来,从楼市逐步退出来的部分热钱就开始炒作农产品,导致少数农产品价格大幅飙升,引发公众关注。大蒜价格相对前两年涨了一百倍,绿豆最高也涨了5倍。5月初,内地一家媒体报道《绿豆卖得比猪肉贵》,文章称厦门当时的绿豆零售价格高达每市斤(500克)11元左右。此外,与往年相比糯米价格上涨了七成,黑豆价格从去年同期七八元1公斤(1,000克)上涨到目前20元1公斤,薏米则从去年同期10元1公斤左右上涨到了40元1公斤,涨幅都在2至4倍。玉米、棉花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在酝酿突破。
然而,农产品涨价并不意味着农民增收。一些学者告诉笔者,农产品涨价是在流通环节,游资炒高获利,农民无法分享利润,且此举可能会推高物价,增加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如果农民大规模种植,反而会出现“谷贱伤农”的事情。一项调查表明,山东聊城的西葫芦运到北京的小区菜市场,价格要翻上20倍,在产地只有5分钱一斤,销售地却变成了2.5元一斤。山东省金乡县蒜农表示,大蒜收获时,大蒜价格比去年有优势,蒜农把大蒜都卖完了,大蒜价格涨得很高时,蒜农手里基本上都没货了。在吉林省的杂粮市场上,尽管从去年11月份以后,农民手上已基本无当年新产绿豆可收,但收购价格却一路水涨船高,最高到18元1公斤。
相关机构在调研中发现,农产品涨价与游资恶意炒作关系密切。首先,涨价的农产品价格出现剧烈波动,不符合市场规律,是游资低位大量购进,导致市场供需出现失衡。此外,在游资购进这些农产品的同时,一些相关的谣言或者宣传随之而来,比如,大蒜能治禽流感、绿豆可消毒等等,民众的需求增加,而市场供给减少,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
在部分农产品暴涨的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强调市场供给总体平衡,但收效甚微。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消息都不能令这些农产品的价格降下来,说明这些游资的实力非常强大。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曾指出,我国部分地方出现“炒大蒜如同炒期货”的现象,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比较不易变质、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也表示,大蒜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多,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市场秩序得到一定改善。与此同时,大蒜、绿豆等农产品相继上市,使得前期居高不下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仅绿豆的价格就下降三成以上。
年中回股市试水
进入5月,曾大幅下跌的房地产股票出现放量上涨趋势,沪深股市一些地产股逆势飘红。“这表明部分热钱回流到了股市,在楼市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再说银行利率那么低,股市是个不错的资金避难所。”投资专家童奇胜认为。
广东社科院“热钱”研究专家黎友焕则认为,“热钱”将在短期内切换至股市,股市也会感受到“热钱”流入带来的充沛资金供给。还有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居民投资者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可以推测,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撤离回流至A股市场的可能性很高。
进入6月,内地股市出现短期底部,成交量温和放大,且底部逐渐抬高,筑底形态较为完美,如果环球经济出现企稳,那么内地股市反弹的可能性很大。笔者认识的不少大户正在逐步建仓,他们认为内地股市已经具备投资价值,可以分期分批买入,获利空间也值得期待。
“买黄金如买菜”
此外,不少炒房客还将资金投向黄金、玉石、翡翠等贵重物品。据统计,目前在内地一二线城市,随着一些敏感的投资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黄金上,黄金交易市场也变得火爆起来。据报道,上海,贵重的黄金居然论斤卖;温州炒房团转型炒金客提千万巨款买黄金如买菜;北京,商场销售的一公斤以上的金条当中,有50%的购买者来自房地产……类似的局面正在全国各地上演,市场的火爆也让金价大幅攀升,12日下午,淄博一家知名金店的千足金报价攀至346元/克,截至目前,这一价格堪称历史高价。
热钱闻风而来,导致内地黄金价格水涨船高,上海金交所黄金交易品种全线大幅上扬,全部超过每克260元。据相关人士透露,这些热衷购买黄金的人士多为之前的“炒楼客”。
收藏市场也在游资炒作下不断升温。中国近现代书画品类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张大千晚年的巨幅绢画《爱痕湖》前不久拍出1.008亿元的天价;内地拍卖市场首次单季总成交额跨越20亿元大关,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总交易额创出21.28亿元的内地单季拍卖最高纪录。有专家表示,收藏品正在成为游资炒作的另一个战场。
大众藏品进入目标
今年以来,场外资金大量进入,大众藏品出现大面积上涨行情。广州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区锡文表示,股市低迷加上房产新政,另外随着通货膨胀预期的增强,投资客的资金急需寻找出路,因此,收藏品便成为他们瞄准的对象之一。目前,已经有温州游资开始进入收藏品市场,而山西煤老板也对投资艺术品开始“感冒”起来。市场传闻称,最近一段时间,中国艺术品市场大约有1,000亿元的热钱流入,这笔钱正是来自温州和山西的投资军团。据了解,金融业平均投资回报率约为15%,房地产业约为20%,而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回报率则在30%以上。高额回报,才是投资军团真正追逐的对象。
三线城市及商业楼价涨
一线楼市低迷,不少游资虽然撤出,但继续看好房地产行业,于是转向涨幅不大的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城市更是游资转移的重要目标。以湖南衡阳为例,该地的楼市一季度“量价齐升”,销售商品住宅套数同比增长了44.60%,销售商品住宅面积同比增长了52.20%,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16.2%。
近期以来,不少三线城市的楼市价格平稳,个别楼盘还在小幅上涨。为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部分三线城市不降反升,表明一些游资已经在此“潜伏”,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游资介入,三线城市的楼价还将上涨。山东省广饶县的房价2010年以来也在不断上涨,二手房价也已涨到3,000元左右,就在两年前,当地的二手房价仅为1,000多元。
4月17日至25日间,商用房在上海楼市总成交量中所占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达到54.23%。有分析师表示,很多住宅投资客开始转向商业地产的投资,目前商业地产的价格要低于住宅项目,很有可能成为游资获利的价值洼地。不少炒楼客坚持认为“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无论新政如何严厉都很难掰开他们的手掌取出囤积已久的住房。
政府鼓励热钱流向实体经济
有学者认为,从楼市撤离的部分资金,有一部分会回流到实体经济中,带动一部分产业发展势头上升。
事实上,热钱能否流入实体经济,还要看政府相关部门的努力。近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通称为“民间投资36条”)出台,预示着国家将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并为此大开绿灯。社会各界人士认为,在民营经济发展相对困难、人们普遍担心会出现国进民退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出台《意见》放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恰如其分。一些专家学者和民营企业家认为,此举开启了更多的投资渠道,将有效地转变民资投资渠道狭窄的现状,有利于提升民企的整体实力和投资能力,有利于给有志于做事业的民间资本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把民间资本引导到实业中来,形成更具活力的市场竞争格局,长期将有利于中国经济均衡稳定发展。
还有不少人认为,只有增加民间资本的投资选择余地,才能对缺乏投资渠道的民间资本起到分流引导作用,避免民间资本集中于住房、股票等狭窄投资领域,对楼市、股市造成负面影响,也可激活民间创业热情。
当然这一意见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具体如何实施等,也要给出细化的措施。一些浙商在接受笔者访问时说,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给民间投资松绑,还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制度,把宏观政策转化为实施细则,使这些资金不仅能看到门坎,还能进得去、走得远。
“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乃至强力干预下,活跃在资本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才能逐渐走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因此获得切实发展,才能带动我国经济从根本上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业内人士普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