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变阵移动支付——喜哉?悲哉?


    近日,随着中移动新帅李跃的上台,中移动移动支付策略的变化非常引人关注。此前,中移动一直坚持推行自有2.4G手机支付标准,而现在,中移动自己率先打破僵局,尝试考虑与银联标准兼容的问题。此消息一出,业界为之惊震,在移动支付领域掀起一波巨澜。


    中移动在移动支付方面这种策略性的改变,对整个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件大好的喜事。因为,尽管移动支付已被人们认为是最具诱惑、最具想象力,最具爆发性成长的市场,但必须看到的是,目前移动支付发展的并不顺利。而这种不顺利的重要因素,就是主导这个市场发展的重量级角色:运营商与运营商之间、运营商与银联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而其结果便造成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划,其产品规格和标准相互无法兼容,移动支付产业链上的产品制造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对多种技术标准、无法适从,这种现实也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从而大大制约了移动支付产业的整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所以,中移动的这种改变无疑将打破这种尴尬的僵局,使移动支付标准早日趋于统一。只有各巨头之间达成一种默契,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才能够步入一个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然而,当我们为中移动这种策略性变化拍手称道的时候,中移动是否也应该意识到:这种战略地改变给合作伙伴、给产业链所带来的重大伤害呢?很多公司将会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这种代价对中移动可能并不算什么,但对于围绕2.4G服务的产业链上的技术公司,确是巨大的,甚至是灭顶之灾。而在这些受到打击的对象中,一些RFID的企业会受当其冲。这些企业并没有中移动的实力,承载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有可能这一变化,会使这些公司濒临生存的困境。所以,笔者认为:作为商业巨头的中移动,应该对策略的改变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对合作伙伴给予更多的扶持和帮助,对在移动支付市场上的角色持一种更为开放、更为豁达、更为合作的态度,这也许是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对中移动所共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