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里的小事


六 月 里 的 小  事

曹   旭

 

    六月的青草气息,熏得令人悸动。穿过河岸,绕过城南宫,去看大京都展。

    把“京都”和“大”连在一起有点怪。因为京都不大。“大”字在日语里,也许不完全指面积,因为整个日本都不大,但日本人喜欢说“大”。 “大京都展”,也许是展览的规模比较大吧。

    入口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位七十多岁的日本老妇人,由她领着。看展览会,要人领着?我觉得奇怪。

先到帐篷里脱鞋子,所有参观的人,都要在这里脱鞋子。然后进展览馆的大门。为了保护草地,有的日本公园也要求脱鞋子,我是知道的。

    进了展览馆,我才暗呼上当,根本不是什么展览会,而是促销会,请老妇人领着我,是他们搞创收,她介绍我买东西,利润可以分成,这从老妇人的态度和殷勤的脸上看得出来。

果然,她领我去买“和服”,因为和服最贵。

    她用日语问:“先生,您想买什么样的和服?”

    顺着她的指引,我一看,那些和服真的非常漂亮,艳若云霞,灿若樱花,都是京都手工刺绣出来的,再一看价钱,吓了一大跳。几十万、上百万日元,还不算贵的,我根本买不起。再说,我买了和服给谁穿?

    我用日语说:“我不穿和服。”

    她说:“你不穿,可以给太太买一件呀!要不,给女儿买一件。”

    我说:“我没有女儿,是儿子。”我根本不想买。

    她沉默了,领着我走。

    我不买和服,她又带我看皮装。我又吓了一跳,一件在中国卖800元的男式皮夹克,这里要卖198000日元,加上写明消费税要20万日元。日本的东西比中国的贵10倍,我一边走,一边算。

    她看我走路的样子像蛇游,看展品眼光很空泛,没有固定的地方,便问:“你想买什么?”

    我说:“我什么都不想买。”

    她问:“为什么?”

    我说:“我的皮夹子不在身边。”

    她问:“在哪里?”

    我说:“在太太那里”。

    她说:“你太太在哪里?为什么不叫太太一起来?”

    我说:“我的太太在中国。”

    她的脸一下子沉下来,知道我不会买,便自认晦气。然后,她一路逢熟人就讲,今天接待了买不起和服,买不起皮夹克,什么都不买的中国人,别人也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她。

    为了让她高兴,我一边走,一边告诉她,和服就是“吴服”,也叫“唐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还有日本的大米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她对我的话不屑一顾,全然没有心思听我说教,走得很快,我加快步子跟着她。

    按规定,凡是今天参观的人,都有免费的盒饭和咖啡,她仍然带我去吃。

   盒饭是一小盒“弁当”,左边桶里,是免费的茶;右边桶里,是免费的咖啡。因为没有买东西,她又站在边上,我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多吃多喝;只在她转身的影子里匆匆吃完弁当,喝一杯咖啡站起来就走。

   出展览会,她告诉我,有免费的巴士到竹田地铁站,她也要回家。

    在车上,她说,她是被组织来的,她在京都没有子女,没有收入,是平均生活费以下的孤寡老人,承蒙政府照顾,今天领到一张券,接待一个人,满怀希望可以有一点小收入,想不到接待的是我,让她空手而归,往返半天是小,还浪费了三年才等到的一次机会。

    我沉默了。

    想到她无依无靠,今天满怀希望和最后失望而归,心里产生了深深的歉意。但我一直犹豫着,是不是要向她道歉,最终我没有道歉,因为不买东西是可以的。

    到了竹田地铁站,我们都下了大巴,要分手了。她点点头,对我和蔼地说了几句客气话,转身走了。不知什么原因,我的泪水一下子涌到眼眶里,我呆呆地站立着,然后朝她渐渐远去的佝偻的背影,深深地鞠了一躬——

    因为我突然想起了——我在中国同样没有工作和生活保障的——我的母亲。

    京都的一件小事,留在六月青草疯长的河岸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