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不商量
背景事件:
6月1日,兰州燃化集团接到中石油涩宁兰管道销售分公司通知,天然气“进口”价已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每立方米提高0.23元。兰州天然气价格调整呈现“山雨欲来”之势,兰州燃化集团一方面根据政策紧锣密鼓地测算成本向物价部门上报兰州民用天然气价格上涨的预算方案,一方面采取限购的方式杜绝因天然气涨价而引发的市民和企业囤气现象,对居民在限购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满,兰州燃化集团表示歉意。(兰州晨报)
6月2日,兰州燃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天然气价格如果调整后,用户提前购的天然气或IC卡上的余存气量,该按什么价格计算,又如何进行统计确认?”兰州燃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营销部李文宁部长:“目前,有余存气或提前进行支付用气款的用户主要包括普通用户和IC卡用户,而超量购气则以IC卡用户为主。目前用户所购而未使用的剩余气量,等省、市物价部门的价格政策出台后按新确定的价格执行。”(西部商报)
“我IC卡上的500方气是在燃气公司售气点购买的,也有票据,如果气没用完,剩余气要实行上调后的价格,我认为不合理。”打进本报热线96555的刘女士说。市民陈先生也认为这种做法是燃气公司的一厢情愿,他认为燃气属于商品,销售给用户再随调整后的价格进行成本追加,不符合买卖合同。记者连线了兰州燃化集团宣传中心主任王有军。据其介绍,天然气不是普通商品,“照付不议”不讲价,比如兰州要用1亿立方米,要提前将款打到中石油公司账上,无论是否用完都要付款。按照国家政策,如发改委调价按新价执行,对下游用户也得按此执行。就此,该集团一负责人表示,剩余气量“按新确定价格执行”只是一种意向,具体如何执行要看物价部门出台的政策解释。(兰州晨报)
垄断很可怕,更可怕的是,垄断行业和企业的意志凌驾于社会意志之上。
垄断猛于虎,特别是当它要掏消费者的腰包时,更是一副不容商量的嘴脸。
天然气不是普通商品,“照付不议”,不讲价。这已赤裸裸的说明了垄断的本质。对于垄断,消费者除了愤愤不平之外,只剩下了“无力感”。
无力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法律。
《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也就是说,公用企业等具有自然垄断性或公益性的市场主体不得拒绝交易,包括,竞争性市场主体和普通消费者这两类相对交易人。垄断企业的限购行为,其实就是对法律的违反。对于明确的法律条文,垄断企业却自有它的解释。兰州燃气化工集团(以下简称:燃化集团)的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正式调价之前,出现一部分IC卡用户超量抢购天然气的现象,如果不加以疏导和控制,将会影响整个天然气产、供、销的稳定。为严格执行计划,确保均衡供气,燃化集团决定从今日起,在保证天然气用户正常合理的用气需求的前提下,实施限制超量购气措施。”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正当理由,让垄断企业理所当然地拒绝与普通消费者进行正常的交易,理所应当地对消费者进行限制。对于这种理由,消费者是该笑还是该哭呢?只好乖乖地接受它们的道歉了。
限购也就罢了,可是,让消费者对已花钱购买的天然气再交钱,就让消费者想不通了。
燃化集团认为:目前,有余存气或提前进行支付用气款的用户主要包括普通用户和IC卡用户,而超量购气则以IC卡用户为主。目前用户所购而未使用的剩余气量,等省、市物价部门的价格政策出台后按新确定的价格执行。
这说话口气好像是消费者故意占了它的便宜,好像提前购气和超量购气是消费者的问题。
其实不然。
燃化集团一直以来的销售天然气的措施,就是先掏钱后消费,根本不容商量。消费者必须先行交钱,燃化集团才会通过IC卡出售一定量的天然气。不交钱就想用天然气,门都没有!先用天然气后交钱,门都没有!如果消费者不想为交费而跑断腿,最理性的办法就是,提前购气、超量购气。说到底,提前购气、超量购气,还不是让垄断企业给逼的?
再来看看,余存气量也涨价,更让消费者窝心。用消费者最朴素的认识来看,交了钱购买的商品,岂有再交一次钱的道理。合同都履行完了,跟你燃气化工集团还有个啥关系?讲了道理,再来说说法律。对于IC卡上的余存气量,消费者已经支付的对价,取得了余存气量的使用权,完全符合《民法通则》、《合同法》的公平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燃化集团不能就已售出的商品再行涨价。
可是,垄断企业还是有另一不同于消费者的理解。据燃化集团有关人员介绍:“天然气不是普通商品,‘照付不议’,不讲价,比如兰州要用1亿立方米,要提前将款打到中石油公司账上,无论是否用完都要付款,按照国家政策,如发改委调价按新价执行,对下游用户也得按此执行”。这些话其实讲了两层意思,第一是,消费者通过预付款方式购买的一定量的天然气,并不是天然气本身,而是天然气的期待使用权,也就是说,消费者支付了100元购买了70方气,这70方气只是一种期待权,消费者使用期间如遇涨价,则价格随行就市,消费者应当补足差价(当然,如果降价,有关方面则不会提返还差价的事);第二是,小垄断企业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垄断企业,“照付不议”,不讲价,说得就是中石油,面对这个庞然大物,下游企业也没有任何议价的权利,如遇涨价,处于中间的小垄断企业如果不随行就市,补足差价,就没有办法购买到天然气,如果自行垫资补足则会形成利润减少的后果,于是,想来想去,只好将损失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只叫苦的份了。
唉,垄断,不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