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价格构成原理及其宏调功能开发
摘 要:置业投资系数CIP=(0,4]是购买力价格理论的基础,某地房地产均价Hp等于该地置投系数CIP乘以该地人平工资Wa。由之证明房价可粗略评估为人平月收入的三倍,进而可将房价Hp分解成三个Hp/3的组成结构。随着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GDP、房价都应增长。基于地球村由人类共有和科技生产力由人类创造,增长的GDP应由全民共享,故房价的Hp/3应用于补贴"三农"补偿土地出让以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另Hp/3应用于充实社保以缩小贫富差距,剩下的Hp/3作为房屋造价和开发商利润。可见,房价经分解成三个Hp/3的组成结构后具有调控功能,在(0,4]内的适度高房价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在改善民生克服经济危机中推动GDP平稳增长。
关键词:创新房价理论;开发房价功能;CIP=(0,4];Hp/3;抑制"三大"差距;消除经济危机;保持GDP增长
Real Estate Price Compose Principle and Its Function Evelopmental Research
Abstract: Coefficient of Investment and Purchase(CIP)=(0,4], is purchasing power price theory basis.Somewhere an average House price(Hp) equivalent to CIP is multiplied by an average Wages(Wa) of a month for all the social local inhabitant. Prove by it that Hp may be appraised in general as person average three times of monthly income,Then we may break up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with Hp becoming three Hp/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productivity, Land outputs rate ceaseless rises, GDP、Hp all Ought to increase by. Becau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nd Productivity is being created by human being ,and Human being owns a global village commonly,GDP growth should be enjoyed by the whole people, Therefore Hp/3 applies to allowance "three agricultures "and Land sells compensation to reduce workers and peasants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nother Hp/3 applies to rich social insurance to reduc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poor, Hp/3 remaining is Construction cost of building and the real estate developer's profit.This proves that Hp has the function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as a result of breaking up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that becomes three Hp/3,The moderate high Hp within (0,4] is beneficial to reducing income gap, driving GDP to increase by stably in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overcoming an economic crisis thereby.
Key words:Hp theory being innovatived, Develop the Hp function,CIP=(0,4],Hp/3,Narrowing the three gaps,Remove an economic crisis, Keep GDP growth
1 房价理论和功能研发水平的综述
以往的房地产价格(简称房价)研究围绕供需、资本、土地价格、政策制度、人口因素、信贷信用、城市地域、泡沫空置等因素进行,属调查社会表象的常规研究手段,虽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超出成本造价和价值说,没有考虑土地特殊性与科技生产力效应,忽视了人类基于土地形成的共同体关系,更没搞清房价与工资、GDP的内在联系,对房价合理与否的评说是盲目的。纵观全球对房地产的研究状况,也不过是基于价值规律由市场确定房价的经典理论的翻版或延伸[1]。譬如梁达(2009)认为,高房价阻碍了居民消费;还影响了城市化进程。这个观点不对。房价高低是相对收入而言的。房价与GDP/工资应呈同步增长关系,房价一旦被炒高,应先稳住,然后将工资和其它物价调上来。购房安居实际上是关乎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消费,且城市化进程以住房建设为龙头、路桥建设为纽带。
房价收入比是个全球通用指标,然其合理范围没有严格界定。世界银行1998年统计显示,96个地区中最高30,最低0.8,平均8.4,中位数6.4。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超过6就视为泡沫区(杨红旭,2009)。杨红旭并未给出房价收入比合理与否的判断依据。CIP=(0,4]表明,中国的房价收入(实际是工资)比大于零不大于4。石宏利用协整等理论作实证分析,得出房价上涨乃导致市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扩大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这个判断有误。本文认为,房价与"三大"差距的相互作用有三,它们相互支持助长的同时,也可发挥房价功能抑制收入差距过大。
阿瑟·刘易斯(1954)提出"二元经济结构",冈纳·那缪达尔(1957)则发展了二元空间结构。本文基于自动化优先适用于工商业、城乡土地产出率不同和倾向专利品牌的垄断性定价体系,分析工农和区域差距的产生。库茨涅茨(1955)提出收入分配差距"倒U假说"。这个观点没有考虑政治与经济结合下的剥削、洗钱等情况和虚拟经济的种种效应。本文将"三大"差距形成归结于自然(房价)、政治经济结合、生产要素作用测不准三方面。
新古典理论认为,收入差距将随着各国或地区经济增长逐渐消失(Barro,R.J.,1998)。Barro,R.J.的观点有道理,房价反映了土地产出率、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只要发挥房价功能就可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解决房价问题与不公平分配问题。经济增长,经济改革,发挥市场、政府调节作用和第三种力量等可缩小收入差距(陈云,2009)。这些缩小收入差距途径不构成有机体系。本文从分析房价与"三大"差距的关系切入,创新房价理论开发宏调功能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一直以来,人们看不懂中国的现行房价,从而老百姓埋怨房价高,政府摸索着(定性)调控房价,研究者理论观点莫衷一是,致使房价(土地)在调整城乡差距平衡工农利益的自然地位和调控作用没有得到开发、应用,从调节房价入手调控GDP也不能得到人们的肯定。创新后的房价理论俱备的功能是,基于CIP调控房价,应用房价结构公式抑制"三大"差距,进而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保持GDP增长。当修正凯氏理论、提高产消信息、市场信息的测量水平后,经济危机就不会周期性发生。
2 问题的提出和处理原理
综上可得房价现存问题是,何谓房价?中国近年房价是高还是低?房价在国民经济中居何地位?居民收入(工资)差距过大,乃至"三农"问题、"三大"差距、GDP等同房价间存在何种关系?通过创新房价理论,开发房价功能可否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遏制经济危机?等等。
出于最有效地抑制"三大"差距,有必要重新审视房价的本质,进而创新房价理论,开发房价功能。
"三大"差距中主要是基于土地产出率不同和倾向城镇的专利品牌垄断定价体系引发的工农两大群体利益不平衡,其次是物流流域形成的区域差距,第三是基于人性之恶的分配不公和按劳分配计量技术落后造成的贫富差距。本文的主要目标是从平衡城乡工农群体利益推导出置投系数CIP=(0,4],一则由CIP推导出房价调控公式,二则由CIP=(0,4]证明世界流行的房屋均价等于月平工资三倍的正确性。这样,我们就得界定房价的两种定义:一是某地房地产均价等于该地区全社会月平工资乘以置投系数CIP;二是房价Hp由三个Hp/3组成,房价的这种组成结构可用作宏观调控的三个功能。
3 推导置投系数CIP值和房价速算公式
3.1 CIP=(0,4」的证明
CIP和HP的公式推导参见"试建立房价调控公式"一文[2]。置投系数CIP=24 y÷A÷ζ,房价Hp= CIP×Wa,式中y-工作年限,A-房屋交易面积,ζ-房贷首付成数,Wa-人均月工资。由此二式得购买一套建设部规定的标准套房(90平方)总投资为:A×Hp= 90(平方)×CIP×Wa =90 CIP Wa(元)
2008年前,银行按揭贷款购房首付最低为所购房款的30%,即90 CIP Wa ×30%=27 CIP Wa (元)
设人生平均工作年限不少于30年,则参加工作较早者前5年的积累支付房款首期,而多数人由家族亲友支援垫支或私募相当于5年的收入支付房款首期,余下30年恰是按揭还贷最长期。则 5(年)×12(月)×Wa =60 Wa(元),联立后二式得27 CIP Wa = 60 Wa ,所以 CIP=60÷27=20÷9=2.222……
考虑到男女分工差异,不妨设妻收入为夫的0.8倍,则夫妻就业的置投系数为
CIP =20÷9×(1.0+0.8)=20÷9×1.8=36÷9=4。生存困难者为消除衣食不保的状况,从未停止过谋求现状的改变,那就会有力所能及的投资,故CIP下限不为0。
综上得,CIP=(0,4],但不同国度不同的政策环境,CIP上限略有不同。
3.2房价速算公式
由于3在CIP=(0,4]内,根据房地产均价等于人平月收入三倍的流说法,不妨取CIP=3,则HP = CIP×Wa = 3×Wa。
房价概念由两种关联定义界定,一是由来源于平衡城乡工农两大群体利益的置投系数CIP=(0,4」定义,二是由房价Hp由三个Hp/3组成以发挥缩小"三大"差距功能的原理定义。这两种定义可赋予房价缩小"三大"差距的功能。其中城乡工农两大群体的差距是主体问题,涉及占绝对多数人口的"三农"问题。因此,研究工农两大群体利益关系,推导置投系数和房价速算公式是本文的基础。
4 房价理论的创新
4.1房价构成及功能定义
置投系数CIP是购买力价格理论基础,由CIP=(0,4]的推导得到界定房价的第一种内涵定义:Hp = 3×Wa。由于3居于CIP=(0,4]区间,恰好证明房屋均价等于月平收入三倍的一般概算公式是正确的,进而将房价分解成三个Hp/3的组成结构。这样,我们就可得到界定房价的另一种功能定义:房价Hp由三个Hp/3组成,第一个Hp/3为开发商造价与利润,第二个Hp/3用于地价补偿和补贴"三农" 以缩小工农差距,第三个Hp/3用于充实社保缩小贫富差距。但现实是,多数地区的一手房均价高于地区人平月薪4倍,且房地产垄断利润没有合理地分配到"三农"方面,而是不断地创造一夜暴富人群,快速拉大了贫富差距。
4.2房价的两种界定及其联系
以上房价的两个关联定义,称为CIP购买力理论与三个Hp/3组成结构理论,即内涵定义和结构功能定义两种界定。这两个房价界定的联系是,3在(0,4]内,即某地区房屋均价略等于该地区全社会月均收入的三倍遵守了CIP=(0,4]规定的范围。这表明房价理论超出了价值理论,比一般物价水平高出三分之二,这三分之二担负着宏调功能。这是因为房价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价格,房地产是不动产,具投资性质。
实际上,房屋均价估算为工资4倍或收入的3倍,因为收入通常包括资本、资产等收益在内,大于工资。
4.3房价的模糊价值构成
CIP机理是购买力价,上限由富有群体购买力决定而下限由价值支持。所以说,房价理论超出了价值理论又遵循价值理论。房价是特殊商品,由土地稀缺性、土地产出率和房价宏调功能等决定了房价构成不同于普通商品,而且相对高于普通商品。所以我们不能按照普通商品价格,也不能以单纯的价值理论去分析房价。房产之成本价由土地价格和造价构成;房产均价与全社会居民月均工资正相关,随着科技生产力发展、人口增多,土地及其连体建筑物价格不断保值增值约为工资的3倍,准确地说房屋均价由全社会平均购买力决定,同人平月工资相比,上限为4下限大于0。均价与造价之差等于土地增值、土地转让费和开发商利润。土地增值部分用于补充社保基金和补贴"三农", 土地转让费用于征地补偿。所以,房产均价、成本价和成交价因政府根据土地产出率变化调节土地增值费而往往高于房屋造价,从而不能以房屋造价分析楼市价格的高低。房价调控简式Hp = CIP×Wa的本质在于房屋均价依据购买力确定而高于房屋造价,进而有平衡城镇岗位工资与农村土地价关系的空间,实质是平衡工资/GDP与土地收益/征地补偿间的比例,见图。将土地增值加入建房成本而形成的均价仍然符合市场价随成本价波动的规律。
4.4房价应随GDP增长而呈山体布局
人是擅长发挥合作效应的智慧动物,因而是群居交流动物。合作与集会必然要聚集聚焦,聚焦就是有限中心的形成,而这种为数不多的中心就是人类社会调节人的心理精神生活体现人生价值的奋斗方向。这种被绝对多数人追求的稀少中心才能叫做黄金地段。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只要富有人群占1%,就是一个1亿多人口的富人国。根据事物布局总是呈金字塔式层级排布的规律,一个14亿的人口大国,城镇房屋,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房屋,远远不够富人群体购置。虽然风景优美的郊区别墅是富人的另一种追求,但远距离聚焦市中心和堵车成本远高于在黄金地段住宅区购置地下车库的支出。人少地多的国家遵循黄金地段说有其特殊性,所以中国不同于一些地大人少的国家,房价呈山体布局。
基于土地产出率同科技生产力同步发展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单位土地产出率高GDP就高,GDP高收入就高,收入高房价就高的规律表明,房价呈山体布局,山顶在市中心山脚在近邻郊区的农村。由于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即城市价值有高有低,从而形成了大山小山、高山矮山。这些大大小小的山体由房价"洼地"---乡村连接起来,就在全国形成了与地球表面神似的房市"江山"。本文创新开发的房价理论和功能乃指点房市"江山"的地段说。
祖国山河为全民共有,现由政府代管和擅长增值保值者代理[3],因而土地收益的三分之二应配给全民作基础消费,即赋予房价缩小"三大"差距的宏调功能,如配股(票)配(保)险予民增强社保体系等。
4.5房价、GDP、工资成正比关系
CIP作为置投系数,反映了实际房屋均价与人平月收入成正比。但考虑房屋不是全部的投资,因而房屋均价与人平月工资成正比更接近真实,即Hp(房价)=Wa(月均工资)×CIP。一般而言,房屋均价等于人平月收入的三倍左右。
衣食温饱解决后,住行小康就是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住与房地产相关,行与汽车生产、路桥建设相关,再点缀于广场、花园和场馆建设就成了造城运动。造城运动中唯楼市是人人都得参与而不能回避的,故房地产问题是牵一而动全社会的热点难点,是经济发展龙头。也就是说,房地产不仅是GDP的重要成分,而且是牵动造城运动创造GDP的绝对力量。这就证明房价与GDP成正比。
GDP是人类科技生产力运行的后果,其成果当然应由掌控科技生产力的现代人分享,因而劳动者工资应随GDP增长而不断提高,相应要降低凭借资本分得GDP的份额。而现实并非如此,通过权力出租和资本获得的收益远远高于劳动收益。
综上,房价、GDP、工资三者成正比关系。
4.6物价齐步走律
根据房价与GDP或工资应同步增长的关系,房价一旦失控领先上涨时,最好是先稳定,然后设法让其它物价跟上,同时强制使GDP与工资同步跟上。这样就能确保各行业利润相当,防止制造等行业资金转向房地产市场炒作。接着进行细调,即按照房价的两种定义调整好房价与工资的比例关系,在提高劳动工资缩小"三大"差距的基础上治理整个物价结构。因而,不要盲目抱怨房价高,不要害怕日本式房价崩盘。物价齐步走规律是说,随着科技生产力发展,在币符含金量不变条件下,房价应低开高走,只能稳定不能大跌。这关系到金融体系安全,GDP稳定增长,国民经济整体协调发展,遵循了社会经济随科技进步而进化的规律。事实上,2007年以来,原材料、农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目前房价与同多数物价持平,只是房价投入规模大,对他项消费影响大。对于房价涨幅超出CIP=(0,4]区间,房价缩小"三大"差距的宏调功能没有得到落实的情形发展,我们不能不担心日本式崩盘的可能性,房价成为众人的口诛笔伐聚焦点也就不奇怪了。
5 房价功能的开发
众所周知,价格的本来功能是基于商品价值的评估由供求关系达成交易数据的一种标识。但从置投系数CIP=(0,4]可知,房价相当于人均收入3倍的经验值成立。换言之,房价等于造价与土地价格之和,由房屋造价开发商利润、征地补偿和补贴"三农"的费用、补充社保税费三部分组成。由于房价具有基于购买力价的三个Hp/3结构,因而调控房价高于一般商品的剩余价格(两个Hp/3)具有调节"三大"差距,进而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预防经济危机的功能。这是因为CIP是基于平衡城镇居民与乡村农民间利益关系推导出来的。
下面根据创新后房价理论开发出具体的房价功能:
5.1房价与工资三倍关系的意义
由CIP=(0,4],Hp =CIP×Wa 可知,Hp =Hp/3+Hp/3+Hp/3=3×Hp/3 ≈3×Wa是正确的。3在(0,4]内表明房屋均价略等于人均月收入的三倍是有道理的,也表明个人收入除了工资外,还有资本资产收益,特别是享有社会提供的福利即基础生存部分。基础生存部分由房价功能反馈Hp/3而来。(0,4]区间内的适度高房价能够推动GDP高增长,有能力以土地收益补偿农村农业农民和补充社保经费,进而缩小收入差距过大。GDP增长又为工资水平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
5.2房价的主要功能和基本功能
由Hp = 3×Hp/3知,房价等于造价与开发商利润,加充实社保缩小贫富差距的税费,再加补贴"三农"补偿土地出让的费用。因此,基于CIP=(0,4]使用Hp=3×Hp/3可赋予房价缩小"三大"差距的功能。事实上,CIP依据平衡工农城乡两大群体利益推出,通过宏调使一个Hp/3补贴"三农"补偿土地转让,另一个Hp/3充实社保。可见,消除工农城乡差距是房价的主要功能,缩小"三大"差距是房价的基本功能。
从人类整体上理解人权,即科技生产力由地球上的人类共创,科技生产力产生的剩余价值应由人类共有共享,从而政府应保证城镇居民以岗位为生,乡村农民以土地为生。虽然优先受惠科技发展经济的城镇、郊区的单位土地产出率较高,即科技发展了人口增多了,城镇土地含金量也随之增高,随之土地上的建筑物价格及租金必然上涨。但就现代而言,科技生产力发展标志着整个国家或地区平均土地产出率提高(未来考虑全球的平均土地产出率)。基于土地不可再生不可分割全民共享的事实,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进步单位土地产出率越来越高,征用农村土地的补偿也应同步提高,劳动工资和国民生活保障水平也应相应提高。
基于人类科技进步带来的GDP高增长应由全民共享,本文重点考量如何消除城乡工农差距平衡两大群体利益。第一,城镇土地高产出率和工业品高定价产生的利润,应通过农副产品物价上调或者财政对乡村农民补贴发生转移;第二,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上的建筑物价格上涨后的收益经二次分配后应流入社会保险和农村农民腰包,即将房价三分之一用于征地补偿,即地价,又三分之一用于缩小贫富差距,剩下三分之一归开发商(不包括地价);第三,国家项目征地本身是公共基础消费,只须加强管理支付征地补偿。图中Hp(房价)=Wa(月均工资)×CIP公式恰好在城乡工农差距的鸿沟线上,本文就是要从CIP入手消除工农、城乡差距,即通过调节房价平衡图中的"工资/GDP"与"土地收益/征地补偿"关系。
总之,房价、GDP、工资应成正比,房价由房屋造价开发商利润、征地费用、补贴"三农"补充社保税费等三部分组成,因而控制房价具调节"三大"差距、预防贫富悬殊引发经济危机的功能。
5.3遵循房价、GDP/工资同步增长关系稳定房价让更多人买房
科技生产率提高了,GDP自然应增长,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方式的工资也应增长。人民收入高了,社会购买力自然提高,作为衣食住行用的消费龙头:房价无疑要增长。但事实上,GDP增长房价上涨,工资不一定提高。中国近年工资上涨主要由公务员工资改革和垄断行业管理层占有行为推动,民营企业在高物价高利润驱动下略有渐增。房价也不一定随GDP增长而增长,如2002年前的中国房价一直在2000元/平方上下徘徊;房价一旦增长又会超GDP增长而暴涨,如2006年后房价补涨基础上的垄断炒作。
房价、GDP/工资同步增长关系没有得到体现正是我们不清楚房价本质和规律的情形下错误操作宏观经济形成的。在贫富悬殊状况下,即使占多数的劳动者工资低下,靠资本获取丰厚收入的富有人群仍能抬高人平收入,则根据Hp(房价)=Wa(月均工资)×CIP,房价仍可居高不下。所以现在的中国,一方面呼喊房价高,多数人工资低买不起房;另一方面,一夜暴富屡见不鲜,富人群体日益扩展,人平收入快速拉高,房价飞涨。可见,CIP透示了贫富状况反映了购买力,揭示了房价是购买力价。购买力极高的富有人群能够支持其亲属或利益关系人通过购买行为垄断拥有黄金地段的房产。
遵循房价、GDP、工资的正比关系,使三者同步增长,就必然要求政府根据科技生产力保持GDP增长水平,提高劳动工资同时降低资本收益;基于CIP区间抑制房价炒作控制房市"山顶"高度,从而扩大中低档房价供应面积,在房屋均价变化不大(稳定房价)情况下,让更多的人买得起城镇房产。如此,开发商利润降低的同时多数人买得起房,就可实现薄利多销而房价稳定的局面。
5.4房价的基本功能会启动工资自提升机制
当工资低房价高时,房价发挥宏调功能,即补贴"三农"改善农民生活,农民就会安心家乡谋划农业发展;而充实社保缩小贫富差距,劳动者就会以歇工行动要求增加工资。这时城镇企业就会出现招工难,于是用人单位就会被迫提高工资和福利吸引劳动者,接着减少开支降低成本,通过产业升级,最终走上科学管理的道路。经济效益好了,提高工资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以安居为主体和标志的规模消费才能大幅度改善民生,因而稳定房价降低资本收益提高劳动工资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国内消费。假如国民收入按大约5:3:2比例以消费金币符形式在劳动者、国家、企业家之间分配,并全部用于消费,则可以实现抓消费促生产的效果[4],在人民生活改善、人才素质提高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保持GDP增长。
5.5遵循物价齐步走律在稳定房价中调整物价结构
根据物价齐步走规律,随着科技生产力发展,在币符含金量不变(适度贬值保持资金流量足够大,有利于发挥资金的流动和使用功能,极大地释放人的能力欲望[5])情况下,只允许房价上涨和稳定,不允许大幅回落[6]。因为人类社会进化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能力欲望放大过程,体现为科技生产力发展,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从而允许适度高房价提高本国资源价值。如果定义人的能力欲望(称为阴流子)是币符抽象物,则充货(如人民币)适当膨胀,能够释放人民身上的更多能力欲望。
当然,中国的高房价要接受CIP=(0,4]的区间限制。房价一旦大于工资的4倍,即超出了(0,4]区间,也不要急于降低房价,而是要先稳定房价窄幅波动一段时间以调整物价,在调整物价结构中调高物价整体水平。这样既遵循了社会发展伴随着人类能力欲望放大、货币适度贬值保值、物价水平适度提高、科技生产力发展和土地产出率同步提高的规律,更能维持GDP总量随科技生产力发展正常增长,保护金融系统安全,在经济发展中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在房价增长中缩小"三大"差距建设和谐社会。
5.6房价的合理性判定方法
房价调控精算公式为Hp=24 yWa×(1-R)÷A÷ζ。 其一,房价可预测吗?由房价调控公式知房价有多个变量可以调控,自然就可预测。Hp = CIP×Wa说明调控置业投资系数观察工资水平便可判定房价趋势。其二,2006年后中国房价为什么飙升?2003年前中国房价一直徘徊,随后启动涨势,至2007年飙升的主要动力是GDP连年增长而同期房价徘徊,垄断收入行业增加、民企官商增多、房改系列政策的落实,尤其资本收益机会放开增益放大……这些使得全社会平均工资过快增长或越来越多的暴富者实际收入快速积累。由Hp=CIP×Wa可知,平均工资W a或人平实际收入大幅提升,则房价Hp必然上涨。其三,国际上流行房价为工资三倍的经验公式有道理吗?在中国,万元一平方米的房价合理吗?置投系数CIP=(0,4]证明"3"恰好在CIP范围内,因而房价等于工资三倍的经验值是正确的。由CIP建立的房价调控公式揭示了2007年前的房价飙升同GDP十多年高速增长累积相关,但2007年后超万元房价由垄断炒作形成。各地房价是否合理,由当地居民人平工资乘以3就可大体判断出。Hp = CIP×Wa正是快速判定房价趋势的原理公式。其四,"安居"关系到民生大计不能完全市场化,鉴于房价可以测算应当调控,由Hp、CIP推出宏调原理依据、测算技术和检验房价合理性的数据标准是完全可行的。
Hp = 3Wa公式能帮助政府和老百姓快速判断房价的合理价位,从而作出各自的部署和安排。根据房价可确定每平方米房屋月租B r = Hp×r,(r高于同期存款利率而不高于同期贷款利率)。CIP和人均月收入是理论测算房价的两个因素,房租水平则是反映房地产供求状况的市价因素,租金高表明地段好。CIP解释了房价呈山体布局,中国房市崇山峻岭的(现行政策条件下)最高峰为人平工资的4倍。这就给出了房价的上限,即判断房价合理性的数据标准。
5.7 从CIP调节房价入手调控宏观经济
基于平衡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和以岗位为生的工人利益关系创建了房价调控公式。式中CIP=(0,4]表明,房价可在(0,4]区间内调控,衣食住行中的"安居"关系到民生大计和造城运动,不可完全市场化,要求政府从房价Hp = 3×HP/3入手调控整个宏观经济[7]。
广义经济内涵是以生产劳动实现消费体系,狭隘经济内涵是实现衣食住行用。从衣食住行用看,衣食温饱解决后,住行小康就是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前十年的改革开放,衣食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现处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住行小康就是现阶段面临的头等大事。住与房地产相关,行与汽车生产、路桥建设相关,反映在城际间构筑物流网络。这必然是在交通网格中布局安居花园,点缀广场、场馆、景点、工业区、经贸区、文娱区、教育科研区……乃造城运动之势。造城运动中唯楼市是人人都得参与而不能回避的,故房地产问题是牵一而动全社会的热点难点,是经济发展龙头。作为龙头,房价趋势无疑是牵涉小康目标和GDP稳步增长的关键,因而宏调一定意义上是调控房地产均价。那么,房价是完全由市场决定还是由政府参与市场调控呢?房价调控公式包涵着宏观调控的方方面面,目标是刺激消费实现高超消费。房价调控公式的建立表明,房价不仅可以调控而且可从调控CIP入手调控宏观经济。房价、GDP、工资应成正比,控制房价具调节"三大"差距、预防经济危机的功能。大力发展经济,实行高超消费,实现绿色GDP、劳动工资、房价三者间的自然平衡关系并使之协调发展应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方向。
5.8房价的Hp/3结构具有平抑"三大"差距消除经济危机的功能
CIP是关于置业投资能力的系数。房价Hp依据CIP建立,具基于购买力的三个HP/3结构,无疑具缩小贫富差距平抑购买力的功能。Hp公式表达了基于土地特性平抑"三大"差距的思想。
基于CIP调控城镇居民与乡村农民间利益关系原理[8],在调整公平、质量效益和GDP三者关系中,从土地切入,将Hp分解成三个Hp/3,以平衡城乡工农利益、抑制贫富差距实现主体公平。贫富差距控制住了,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制服了。因此,在衣食住行用中抓住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关键:安居,可将消除经济危机同平衡工农城乡利益、抑制贫富悬殊、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处理,以建立预防和消除经济危机的系统工程。
6 发挥房价功能缩小"三大"差距克服经济危机保持GDP增长
6.1 房价与"三大"差距的相互作用
房价与"三大"差距的相互作用[9]有三:一是土地地理特性结合科技生产力形成的各地土地产出率不平衡,使得"三大"差距依照房价的山体式布局自然生成。二是贫富悬殊引发购买力不均形成对房价过快增长的硬支持[10]。三是据CIP= (0,4],可粗略判定房产均价为人平月收入的3倍,进而分割高房价分成三个Hp/3。这就赋予了房价缩小"三大"差距的功能。
据GDP、工资、房价三者同步增长关系,在(0,4]内的高房价有利于提高劳动工资缩小收入差距推动GDP增长。
6.2 Hp=3×Hp/3公式调节"三大"差距的功能原理
基于土地不可再生和不可分割的特性,地球要靠人类共同维护,土地产出天赋由人类共同享有;科技生产力发展来自古今中外的科技文化创新,因而科技生产力发展驱动单位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造就的剩余价值不断增多应由人类共享。源于此两方面,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社会财富由全民共享的一些自觉操作源于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的天理地道人权。根据这个思想,本文作出了克服"三大"差距的非一般价值理论,重点是基于平衡工农城乡两大群体利益,推导出置投系数CIP= (0,4],从购买力角度建立房价调控公式Hp=CIP×Wa=24 yWa×(1-R)÷A÷ζ。CIP=(0,4]说明中国各地房价与各地人平月薪比,大于零不小于4,因而可定义房价Hp=3×Hp/3。将房价Hp分解成三个Hp/3的组成结构学说表明房价不同于一般商品价格,因为我们祖先创造的科技文化知识产权不能确定归属,我们的地球村由全人类共有,所以全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天生的土地所有权应由政府代管、管理精英个体代理,土地产出率高的地区应补偿土地产出率低的地区。其中Hp/3应用于补贴"三农"、农产品物价和补偿土地出让,另Hp/3用于充实社保,剩下的Hp/3属于房屋造价和房地产开发商利润。这就开发出以缩小工农城乡差距为主的,抑制贫富悬殊克服"三大"差距为目的的,以发挥从公平出发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消除经济危机的功能。CIP和房价结构的巧妙之处是将消除经济危机同平衡工农城乡利益、抑制贫富悬殊、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处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保持GDP发展。
中国近年房价猛涨,房屋均价为人平月工资10倍的也不少见,远远超出了(0,4]区间。房价由官商炒作推动,收益完全归开发商利益关联团体,违反了Hp=3×Hp/3的结构的功能内涵。这不仅削弱了房价缩小"三大"差距的天赋功能,而且由社会不公加剧贫富悬殊,恶化了民生内积了经济危机,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6.3从CIP入手建设无危机经济发展机制
见图,沿着城镇居民以岗位为生而乡村农民以土地为生的两条线索,揭示了科技生产力同倾向专利品牌垄断定价体系的结合是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形成的基本原因。科技生产力的发达使得城镇土地产出率高,倾向专利品牌垄断的定价体系使得包括城市房屋在内的科技产品价格高,从而城市资金流量大,城镇居民收入相对较高。由于以剥削为核心的分配不公、虚拟经济、炒作经济[11]的效应,由于集团垄断剩余价值经济的存在,贫富差距不可避免,但可修正。基于人类科技创新来源于全人类的努力,因而由科技生产力发展产生的GDP增长应由全民共享的公平思想,出于抑制"三大"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从平衡城乡工农两大群体利益关系出发,推导出置投系数CIP进而创建公式Hp。图中"Hp(房价)=Wa(月均工资)×CIP"公式恰好位处城乡工农差距的鸿沟线上。这意味着要从CIP入手消除工农城乡差距,就应通过调节房价的三个Hp/3的比例,以平衡图中的"工资/GDP"与"土地收益/征地补偿"关系。
见图中下部,通过CIP,Hp将城乡工农两条不平衡的鸿沟边线联结起来。CIP=(0,4]破解了收入与房价3倍关系之谜,可将房价Hp分割成三份,从而赋予房价缩小"三大"差距的功能,即循CIP→Hp→GDP→消除经济危机。当修正凯恩斯理论、降低经济变量和市场信息测不准程度,就可消除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12]。
市民 农民
" ↓ ↓
" 岗位(增生) 土地(不可再生)
" ↓ ↓
" 工资/GDP 土地收益/征地补偿
" ↓ ↓
" 优先适用科技生产力 野外作业难以自动化
↓ ↓
单位土地产出率高 单位土地产出率低
↓ ↓
倾向专利品牌的垄断定价体系 分散经营的农副产品季节性市场定价
↓ ↓
收入高/房价高 收入低/房价低
↓ ↓
(人类科技进步产生的GDP增长应由全民共享)
" Wa(月均工资)×CIP=Hp(房价)
" ↓
" CIP=(0,4](置投系数)
" ↓
" Hp=3 Wa
Hp/3为造价、利润,Hp/3用于补贴"三农"作征地补偿,Hp/3用于充实社保
" 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工农差距
" 房价、GDP、工资成正比
" ↓
" CIP→Hp→GDP→消除经济危机
发展测量技术提高市场信息对称度←↓→修正凯氏理论创建中国特色经济理论
开启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GDP自然而然地增长的无危机机制
图 从CIP入手建设无危机经济发展机制
图示揭示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点,设计出从CIP入手赋予房价Hp克服"三大"差距的
功能,最终结合发展经济变量测量技术提高市场信息对称度,以及修正凯氏理论创建中国特色经济理论,实现在稳定房价基础上,开启在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GDP自然而然地增长的无危机机制。
参考文献
[1]Iaeoviello.M.House Prices and Business Cycles in Europe:a VAR Analysis[J].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2002.
[2]金小明.试建立房价调控公式---置投系数CIP=(0,4]的发现[J].价值工程,2007(8).
[3]金小明.经济控制论与管理自动化的原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12.
[4]金小明.联想凯恩斯理论问题的十大见解[J].商业时代,2010(16).
[5]金小明.论阴流子经济学[J].远东中文经贸评论(新加坡),2006(1):129~134.
[6]Chirinko R.S,DeHaan L&Sterken E.Asset Price Shocks,Real Expenditures,and Financial Structure:A Multi-County Analys is[J].De Nededandsehe Bank Working Paper,2004.
[7]金小明.CIP对房价宏观调控的可行性分析[J].商业时代,2009(11).
[8]洪远朋等.结构调整与经济利益关系的演变[J].经济学家,2005(04).
[9]王培刚等.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与动态研究[J].管理世界,2005(11).
[10]Giuliodori M.Monetary policy shocks and the Role of House Prices 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J].Seot.J.Polit.Economy,2005,52(4).
[11]陈宗胜等.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差别的影响及其经济解释[J].经济研究,2001(4).
[12]金小明.经济危机根源及其消除方法论[J].特区经济,2010(1).
[13]孙进等著.世界经济学名著速读手册[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①2009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0909572);②2010年温州文化研究工程第五批社科规划课题项目(Wyk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