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十男人的与二三十的女人


  在成都书博会的现场,听出版人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还在读书。目前的这份销售榜单,或许多少说明了些问题:四五十男人的与二三十的女人,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更是阅读的主力军。

  如同《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一样,王刚的《我本顽痴》一出版就引得了读者的一片追捧,王刚、张铁林、张国立等老男人,和袁立饰演的杜小月等小美女组成的阵容,似乎老少咸宜,四五十男人的与二三十的女人,都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位网友留言说,王刚六十得子,厉害!个中的羡慕与嫉妒,难以言表。而对于二三十的女人来说,如何跟对人、做对事,是一辈子幸福与否的关键。杜小月本来毫无背景,除了几手三脚猫的功夫外啥也不会,但偏偏能得到纪大学士的欢心,于是,皇上认作御妹,成为格格,连权倾朝野的和大人都让她三分,这不能不说是跟对人才有的荣耀。江湖风浪多,保住一个大粗腿不放,是笨办法,也是最有效的成功之道,而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这一目的,不外乎情场与职场这两大战场。

  所以,《杜拉拉3:我在这战斗的一年》毫无悬念的上榜了。作为一个女性励志的品牌,杜拉拉已经被徐静蕾改编为电影,同名话剧也在积极准备之中。作为人力资源经理,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努力,也没有令人头疼的技术门槛,几乎是女性最容易上位的职位之一,只是不幸的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人力资源也是最容易被裁员的部门——金融危机期间,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都被裁掉三分之二。在这场裁员、跳槽、升职的大战中,是牺牲色相求稳上位,还是毅然改换门庭另谋高就,抑或是嫁作他人妇,造人以等待时机,每位女白领都有不同的应对之道,个人命运也由此大不相同。

  所以,在《二十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之后,韩国畅销书作家南仁淑的《婚姻,决定女人的一生》也立刻赢得了读者的青睐——与四五十岁的男人注重健康、热衷历史军事不一样,二三十岁的女人追求的目标比较一致,就是婚姻幸福、心灵舒畅,这两块也是近两年畅销书诞生的最大温床。女人对数字不敏感,对政治无兴趣,官场军事也往往不屑一顾,但谁对自己好、谁愿意为自己花钱,却是非常清楚。而这个年龄段的男人(准确地说,是男孩),还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是不是摆脱了“蚁族”的命运还不一定,甜言蜜语又没有小说中的精彩,也就难怪没有共同语言和爱好了。

  所以,二三十岁的男人不需要看书,也不能看书——读书不能降低高房价,不能增加工资,也不能得到女孩的青睐。面对严酷的现实,小说已经转变为手机或网上在线阅读的快速消费品,加班、兼职赚外快才是当务之急,而我比较担心的则是,如此目的性强、功利性明显的阅读市场还能走多久,出版这个行业会不会在数字风暴到来之前,就如同香港一样,逐渐淡出公众视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