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企业北迁高潮或现
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一只追逐廉价成本的“候鸟”,不停地选择下一个迁徙目的地,从来也没有停下来。
1992年,台达电子中国区行政总经理曾纪坚第一次来东莞考察。彼时台湾正面临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哪怕有技术、有订单,也找不到足够多的工人来扩产。而当时东莞的情况让曾纪坚印象深刻。这里有廉价的土地,还有更廉价的劳动力。当时东莞工人的平均工资大约是每月350元,仅是台湾工厂工人平均工资水平的七分之一;而且,这个价钱对比内地其他城市当时的行情还算是偏高的。很快,台达电子做出了来东莞投资的决定,工厂规模达到3000人,甚至比台湾工厂的规模还大一倍。为了解决投资初期的产业配套问题,台达电子把大量生产设备直接从台湾搬过来。由于两地适用的电压标准不同,在运输设备的同时,台达电子还不得不运来大量变压设备,付出了巨大的运输成本。不过,由于土地和劳动量的成本优势,东莞工厂很快取得了比台湾工厂更高的利润率。第二年,台达电子决定在东莞自建工厂,计划产值4亿元台币,这是当时台达电子台湾电源厂产值的四倍。
从1994年开始,台达电子进入产能快速扩张阶段;到了2007年,共建成五家工厂,产品涵盖电源供应器、通讯产品组件、网路及无线传输产品等。与此同时,围绕着台达电子而生的核心产业配套产业群也逐渐形成。因台达电子的落户,在东莞石碣镇周围形成了五金产业链,这里大部分的螺丝、散热片工厂都是台达电子的供应商。
台达每年成长70%,平均发展速度是每年增加一个厂区。但不打算在东莞再扩产了。就像当年不惜代价也要把工厂从台湾迁到东莞一样,台达电子下决心把未来五年的增长点投向更内陆的区域——其在紧邻广东省的湖南郴州新建的5万平米的厂房即将全面运转。
台达电子的选择并不是一个特例。外界普遍认为,珠三角劳动力成本上升是珠三角吸引力减弱的原因,但曾纪坚表示,劳动力价格对台达电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电子行业,工资只占成本的3%,劳动力成本增加了10%~20%,那对我们的总成本影响只有0.6%,并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我们面临的是招不招到人的问题。” 尽管如此,在“用工荒”等多重因素的压力之下,台达电子从2000年开始,不断在内地各个城市考察,寻找更适合的投资地。
香港工业总会早期一份针对珠三角港商的调查显示,珠三角约8万家港企中有37.3%正计划将全部或部分生产能力搬离珠三角,更有超过63%的企业计划迁出广东。据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了解,劳动密集型企业北迁潮,被不少内陆城市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入莞招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00多个地方招商分队常驻东莞。自年初珠三角涌现“民工荒”后,这些来自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招商分队尤其活跃,几乎每周都有各种规模的招商推介会在东莞举行。2010年,还不到半年时间,已有将近40个内陆城市前往东莞推介,引资总额估计超过千亿元。据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透露,去年东莞倒闭和迁移的台企高达500家,而港资企业数目要高于500家。另有不愿具名的港商协会人士表示,过去两年东莞至少有1500~2000家企业外迁,今年面对用工紧张及劳力成本骤升带来的压力,估计这个数字将会剧增。
湖南成为创业投资热土
劳动密集型企业北迁潮,被不少内陆城市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入莞招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00多个地方招商分队常驻东莞。自今年初珠三角再现“民工荒”后,这些来自湖南、江西、河南等地的招商分队非常活跃,几乎每周都有规模不等的招商推介会在东莞举行。招商小分队们还深入厂区推介,频繁地带领厂商北上考察投资环境。
“广东计划三年内向中西部转移出9000家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企业,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湖南招商团一位成员表示。
在一众内陆城市中,紧邻广东省的湖南郴州最为高调。在不久前举办的一次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上,郴州市市长向力力透露,迄今为止,郴州今年在东莞签下115个项目,涉及258亿元投资总额;其中就包括台达电子在郴州建的新厂,以及因台达电子而动的周边配套厂商。
台达电子的进驻后,很快显示出羊群的示范效应。台达电子在东莞有几百个配套厂商,当中有不少也开始谋划在台达郴州工厂的周边扩产增厂,提前“卡位”。由于配套厂商大多规模较小,为增加他们与政府谈判的筹码,台达电子甚至充当起“红娘”,代理郴州市政府与配套厂商的招商事宜。
为了争夺厂商进驻,郴州市政府几乎提供了保姆式的贴心服务,并将这些承诺白纸黑字地变成法规、文件,条理清晰地印在招商简章里。在《郴州市重大招商项目“一事一议”实施办法》里,郴州政府明文规定,对于符合“重大招商项目”条件的厂商,可在用地、税务、金融、水电、劳动用工等方面获得扶持。所谓的“一事一议”,意思就是“特事特办”,潜台词是只要你愿意来,一切都可商量。
据向力力介绍,由于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务和全程代理制、限时审批制、服务承诺制,2009年郴州市行政审批时限缩短了50%以上。
郴州市政府甚至贴心地为企业算好了经济账:工业用地分为十六等,出让价格从60~840元/平方米不等;工业用水1.32元/吨,污水处理费0.6元/吨,招商引资项目用水可打八折;工业用电0.52~0.75元/千瓦时不等;有劳动能力人口274.36万,最低工资标准610元/月……
大建工厂“廉租房”
罗百辉认为,除了设厂成本和劳动力的因素,政府效率和办事风气也是投资者重要的考虑因素。
为了筑巢引凤,郴州市在自建“廉租厂房”上花了大价钱。为了鼓励园区和开发商代建,郴州市政府按照45~50元/平方米的价格进行补贴。去年共投入20.34亿元建成标准厂房面积167.6万平方米;今年又将新建标准厂房180万平方米,三年内预计总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这些标准厂房仅以5~6元/平方米的低租金向企业出租,旧厂房甚至只需2~3元/平方米,只相当于东莞同类厂房1/3~1/2的价格,租用整栋厂房或投资规模更大的企业,还能获得更优惠的价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台达电子在2007年8月与郴州签订了第一个合约,从10月起开始租用当地的标准厂房,先把一些比较低端、技术设备比较简单的转移过去,投产试营。半年之后,即2008年底,台达电子开始自建5万平米的新厂房,届时郴州工厂的产能将与东莞不相上下。
企业不用为“用工荒”发愁
许多北上的企业转移主要是为了缩减人工成本。东莞最低工资标准从五月起已调至每月920元,较湖南郴州等地要高出三成多。事实上,据罗百辉了解,今年公布的郴州市最低工资标准610元/月,实际上是请不到任何工人的,请一个普通工人的实际支出在1000~1200元/月之间,高级一点的技术工人月薪在1800~2200元/月。不过仍然要比广东的用工成本低几百块。
企业需要大量的普通劳动用工,从郴州南下打工的人中,很多人已经回流到郴州。对于相似的工作机会,留在家乡显然更有吸引力。
企业也同样需要高级管理人才。郴州市目前在做人才储备工作,本市现有1个重点本科大学,30多所技术专业学院,郴州技术学院、郴州职业技工大学都在筹建中。
为吸引本地和外来的劳动力,郴州市政府对用工介绍单位开出了诱人的奖励政策:为市管工业园区企业输送劳动力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完成任务的按100元/人、超额完成任务的按150元/人的标准补贴职业介绍单位。为市管工业园区举办专场招聘会的,按照招聘规模,奖励3万~8万元不等。
珠三角企业或现北迁高潮 湖南成创投热土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