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战败者写的历史,令中国读者有全新的视角


重视战败者写的历史,令中国读者有全新的视角

201006/28

中俄两国领袖取得共识,要求国际社会尊重二次大战的历史。古往今来,历史都是由胜利者写的。苏德战争的胜利者斯大林有名言: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起码在当时,专制独裁的苏联及共产主义阵营内,谁敢谴责斯大林?

问题是,二战的胜利者并非苏俄一家,美英盟国也是胜利者。允许言论自由的西方有德国老兵出版的书《被遗忘的士兵》,虽然书中主人公萨杰只是“大德意志师”一个普通步兵,但他亲身经历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直到德国本土的防御战役等。

该书一九六七年在美国发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这是「长久以来最被期待的二战历史」。近年由北京新华出版社推出中译本,并介绍说德国兵的观点为中国读者提供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二战历史,令人对战争、人性和人类历史都有更深刻和客观的领悟。

该书指出德军战斗力比苏军强,在一九四三年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六万德军主动出击,击溃了四十万苏军。但是苏军有绝对的炮火优势,用一波接一波的人海战术终于取得会战胜利。萨杰亲历的别尔格罗德战役是整个苏德战争的缩影。

除了主动出击之外,德军严格的纪律性也是战斗力强的根源。德意志国防军继承了普鲁士军团的几百年传统,即使在俘虏营里,德军官兵仍然自觉把宿营帐篷优先让给伤病员。军官在集合时还是机械地向士兵发令,并顺口喊出「拿好武器」的口令,引起哄堂大笑。为什么惨败的德国能迅速重拾辉煌?《被遗忘的士兵》的潜台词有答案。

该书的主人公是德法混血儿,出生地阿尔萨斯是一八七○年普法战争后法国被迫割让给德国的,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收复阿尔萨斯,一九四○年德军再占领该地。萨杰作为德国兵被俘后又加入法军,历史的复杂性不是「愤青」容易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