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男人连房子都没有,他就不是一个男人”——来自上海政法大学教授的论断


]《洛杉矶时报》6月21日发表题为《中国住房热为男友带去难题》的文章。

我在看到这篇文章开始倒是没啥感觉,关于房价、拜金在媒体上几乎是天天都有,已经成为主流文化在传播了,我们这批男人也基本麻木了,更加不值得去讨论和谩骂了。社会毕竟一定程度是现实。吸引我的是美媒体的报道,我倒是想看看外媒体最中国的这种拜金如何看待。看到以下一段话:

"A man is not a man if he doesn't own a house," said Chen Xiaomin, director of the Women's Studies Center at th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Marriag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aterialistic. This is a huge change in Chinese society. No matter how confident a woman is, she will lose face if her boyfriend or husband doesn't have a house."
"如果一个男人连房子都没有,他就不是一个男人”,上海政法大学的女子研究中心的陈晓敏表示:“婚姻现在变得越来越物质化。这在中国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无论一个女的多么自信,但如果自己的男友或丈夫没有房子,那她就挂不住面子。”

感受到无比的压抑,整个社会的物质化崇拜被推上了巅峰,拜金女如何拜金倒是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一个学者更是一个婚姻家庭咨询师的价值在现实社会的价值扭曲这种负面影响可想而知,用这种主导思维来处理婚姻咨询更多拆散婚姻。学者应有的社会良知和倡导的高尚气节何在?她这一说必然使得本来可能只有50%的拜金现在将其拜金程度推到了100%,这可是专家的建议啊?! 大大降低了为人师表的形象。中国教育界的可悲!

我倒认为《非诚勿扰》等节目的出现倒不是坏事情,他让我们整个社会热议这些问题,把这些隐含在内部的东西表露出来,让更多的人反思。但是叫停更值得推崇,这揭示了社会对主流价值观的反思下的阶段性纠正,我需要在不断的正视自己的情况下来认知。

物质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的确物质非常重要,但是人的核心价值不能够被物质所左右。美国都是先结婚再买房的。当然美国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拜房、拜金只是表现问题,内在的很多因素决定,中国人传统观点、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的没安全感、整个大众在舆论推动下的价值偏移、贫富分化严重、财富创造的不公平性、政府寻租、等等系列问题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我们期待学者等决策人、舆论界在披露事实的时候需要更要寻求解决方案、更要提倡一种更加良性的价值观,这个社会才能够和谐。而不是抛出一个爆炸式的论断来吸引眼球。

     当然我更加希望是国外媒体的误读我们教授的言语,出面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