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成功


让我们学会成功

什么是黄金法则?黄金法则包含回报定律、补偿定律,回报定律说的是你的思想播种什么,你就能收获什么;补偿定律不允许宇宙的任何地方出现绝对的虚无。从一个地方消失的物质和能量,必然会以某种形式在另一个地方出现。

围绕着黄金法则的两个定律,作者借助心理机制的分析,通过对成功的原因分析,得出了两个主要的结论:第一,如果要让一个人养成某种根深蒂固的习惯或观念,就要让这种习惯或观念从他的孩提时代起,就通过社会遗传的机制深深铭刻在他的脑海里,按我的理解,这也许就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最好解释吧。第二,逆反心理是人的天性,人的思想天生不愿意被束缚、被强迫。这个结论不仅告诉我们认识到思想的自由性,要给予思想足够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尊重他人,并且在劝说、辩论的时候使用适当的艺术让对方接纳我们。

在《黄金法则》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很熟悉的哲理,比如说做你想做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报怨,以人为善等,这些道理看起来与成功没有关系,殊不知万事德为先,作者讲述的这些哲理就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专注于事业,采用自我暗示、吸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书中还有一些精彩的心理描写,同时还穿插有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得我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更容易把握,对作者的一些建议更容易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操作。在自我暗示的过程中,设定了目标之后就要不断地提醒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让我们的目标尽快地在我们的印象中成为蓝图,然后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努力以达到它。在“暗示”中的心理描写更是引人入胜,医学上的“心理疗法”、宗教甚至是占卜术上的“催眠术”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通过取得的信任,让潜意识和意识按照它所接受的刺激来采取行动。

过分地追求“善”可能是该书唯一该受到质疑的地方,这也可能是很多励志书共同的特点。比如在“暗示”章节中对表现不佳的员工采用夸奖的办法,在“说服与强迫”章节中批评借用暗示的方法将宗教观念强加给不明就里的做法,就可以看出作者在处理“不善”的方法上还有些不足。将不善者当做善,不断地激励他进步,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目的的想法固然很好,但不一定可行:蛇不是最终还是把农夫咬了么?

全书洋洋洒洒,结合心理描写,引用事例,还大篇幅地引入作者认为能支持他观点的篇章,整个法则的系统性显得科学合理;而进一步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了解了黄金法则之后不仅要领会黄金法则的精髓,更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运用它、将它介绍或者传授给他人。由此看出,作者不仅是黄金法则理论上的集大成者,也是成功实践论的提倡者:我们有理由为作者鼓掌。
20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