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方育子 经济自救


作为新穴居人的笔者,现在才看蓝光版的《岁月神偷》,尽管《岁》片的软宣传铺天盖地,我尽量避开它的宣传,偶然看过罗启锐与张婉婷的访问,知道是罗启锐的个人版《顽童历险记》Tom Sawyer,不过《顽》会看得你我很快乐,很希望自己会身在密西西比河流放,但《岁》就看得我阵阵痛,比剧中人物罗进一(实情是罗启锐的哥哥)的血癌更痛。很多人觉得《岁》片是香港历史的一页, (1) 50后(罗启锐估计出生于1953年)的一份悲情, (2) 是很殖民地的一个故事,(3) 是一页香港的过去。可惜我看到的是中国的现及将来 !
棍头出箱子脑袋
大家就想深一层,罗的父亲及伯父从大陆逃荒至港,看到香港会经济起飞,于是订一条商业策略,兄主(),经营理发档(叫做店实在未及格),弟主(),经营鞋铺。与中国大陆人从农村,走入城市,不是打工,就搅些小经济如理发档或鞋铺,有何分别 ? 罗父知道自己穷,咬紧牙艰在捱,对儿女只有一招──死命读书,香港因为当年是殖民地,以英语为主,所以洋警察用粤语说:“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一定要语文好,而且英文比中文重要。”所以逼到最后罗二(其实就是罗启锐的童年),可以反方向背诵26个字母,由ZA。今天的中国,全国在学英文,可惜举国祇留于一个哑巴英语的水平,狼王的语文跨域力比较方法很有趣,他教国内人念个F字粗口,国内人老是念不正,但童年时与在港英童学校榄球赛时,英童用粤语讲字,男女皆字正腔圆,他的总结原因是语文要靠文化接触来提升。但无论是罗启锐(现年57岁)的父母,或现代大陆孩子的父母,都一样在导演这场强逼读语文的灾难,现时仍然有不少父母,在公众地方文攻武吓子女读英文,但成效有限。
严管反未来
如果当年不是罗一血癌早逝,罗一很大机变了一个政务官 (未死就现年65),若他没有病死,罗父会继续逼害罗二,罗二可能被握杀自由空间,没有选择生活 / 揾食模式的权利,我们今天就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导演,不止没有了《岁月神偷》,更没有了《秋天的童话》。听起来越加似平衡宇宙的科幻小说。如果笔者不是坚持中文重要,向父母负隅顽抗中文的重要性,我或许没有《信报》一席。年前港专学院有个酒会,李力持请笔者到会,与几个教育家谈及香港的父母,他们的说法是:“天下没有不是的子女,只有不是的父母。”这般大胆的言论,并不惊吓,最惊吓的是这些话由建制持份者说出来,我们究竟要精神强奸我们的子女多少代才够呢?罗父教育水平低,逼子女读书成“财”,我们可以体谅,但郭台铭差不多与罗启锐同年,仍然是讲出那些唯“财”是用的老套话:“因为先有工作,才可以有钱赚,才可以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富士康的十二跳,首先要检讨的应是子女的父母,是你们怎样可以搅到你们的儿女这么单向,随便轻生?如果是自杀求赔的就更可悲,你们不是养儿育女,你是畜养家禽,留待果腹!
叛逆出贤
在笔者眼见以至亲全调救过的新一代企业太子之中(70后或更年轻),最象话的一个是跟老爸拼过,出走过的,其为人处事,谦恭有礼,没甚贫富高下歧视,对事物了解透彻,可能是闯关后吃过苦头而励进,而从事风投业务。狼王的弟弟狼叔,七岁时就对老爸饱以老拳,他老爸当时是权倾一方的大贪官,现在是跨国企业大中华老总,罗二动不动就用眼泪,防守老爸的逼害,不用说是现在我们的伟大导演。我们中国式虐儿,千奇百怪,可惜历史走到今天,经济是要用创意搞活起来的,不是用萧规曹随,不是用死命抄袭回来的,更不可能虐儿成创意的背后是反叛,善用创意,是要求老板善「纳」反叛,不要再回头工厂经济了,工厂经济是盲人经济,别人叫你做什么老实照做可以,内需消费经是五官经济,是感知经济,我们中国人如此教育下去,请问我们的人才或人财可以从那里来?愿大中华父母勿再精神强奸下一代!愿受困的儿女都起来反抗!让我们见到创意不只在商品,更加在制度文明,在文化艺术,我宁愿看到一个中国版的《顽童历险记》,而不愿再看到二十年后,中国产出一出《蜗居》变奏式的《岁月神偷》。
 
作者为MASTERMIND传承壮大辅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