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认识,那就是,在“有”与“无”之间,应该有界于两者之间的东西存在,就是说世界不应该是一种“要么无”或“要么有”的 状态,也就是说应该有界于“有”与“无”之间的、可以进行自由“转化”的中间形式。笔者经研究发现,这个可自由“转化”的形式不是别的,正是力这种假物质形式也。于是,又有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作为假物质形式的力,它是怎样在“有”与“无”之间进行“转化”?它为何能够在“有”与“无”之间进行“转化”?凭什么说宇宙万物都是通过“转化”出来的?我的结论是:因为能量子是由力量子凝聚而成,质量子是由能量子凝聚而成;反之,当然也就自然得出,能量子是质量子的耗散形式,力量子是能量子的耗散形式之结论。
第01节·关于能量子由力量子凝聚而成的发现
笔者以为,物质世界从无到有,是能够说清楚、讲明白的事,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假说”或“猜想”的层次。笔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阐述力量子与能量子的区别与联系,目的就是为了最终能够把一些简单的道理给大家说清楚、讲明白。比如,当我们了解了世界上不仅有能量子还有力量子的时候,当我们了解了力量子与能量子之间存在上述区别与联系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会联系到两者之间是否会存在着相互“转化”的问题,深入地探讨下去,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能量子是由力量自凝聚而成”的结论。这是因为,作为一种存在,力量子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价值。
01·关于能量子是由力量子凝聚而成的猜想
我们已知道,宇宙是由星云组合而成,星云是由星系组合而成,星系是由星球组合而成;我们又知道,细胞是由分子组合而成,分子是由原子组合而成;我们亦知道,原子是由粒子组合而成,粒子是由层子组合而成。那么,层子是否还应当有属于自己的组成?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事实上是,一旦到了“层子”的层次,似乎就难以再继续分解下去。比如到了夸克这个层次,似乎没有了内在结构。当然,人类至今也没有发现电子、中微子有什么内在结构的。
通过上述使我们认识到,物质并非都是可以“无限分解”下去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有不可再分物质形态存在。于是,又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一些物质比如夸克、电子、中微子等为什么就不可再分下去。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很显然,一定有原因,而这个原因不是别的,正是有一种十分强大的力在那里发挥着作用也。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由于有特别巨大的力量在那里发挥作用,到了一定的层次以后,物质为什么就不能再分解下去了呢?
换言之,如果没有特别巨大的力,即便就是到了一定小的层次,该物质也应该能够分解下去,哪怕不知道分解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也应该能够继续分解。而事实上是,确实是无法再分解下去了。不但无法再分解下去,科学家们还发现有以下事实的存在——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原子核物质质量之和,并出现了“质量亏损”现象。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分别计算组成原子核物质的质量,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其质量,竟然大于它们结合成原子核以后的物质质量。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结合后的质量会小于未结合前的分质量?那些“亏损”了“质量”跑到哪去了?难道是蒸发了吗?显然不是,因为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原子核都是由中子和质子结合而成的。后来,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原来“亏损”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核能。也就是说,在原子核的这个层次上,质量具有转化为能量的性质。这是非常重大的发现,说明具备了一定的条件质量与能量可实现互化。那么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力量与能量可实现互化否?
02·关于能量子是由力量子凝聚而成的的发现
从理论上说,力量与能量之间也应该能够实现互化。当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当一定数量的中子和一定数量的质子结合成原子核的时候,就是质量与能量可实现互化的一个条件。那么,力量与能量可实现互化的条件是什么?是否像质量与能量互化的过程一样,也需要有“能量亏损”现象的产生?人们至少应该承认,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后,质量是一种可以亏损的东西。那么,能量是否也是一种可以“亏损”的东西?从理论上讲,应该没有问题。
科学家们竟研究发现,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时就会发生湮灭,并在湮灭的过程中产生出巨大的力量来。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力量与能量之间,确实存在着可以互化的性质;否则,人们将无法解释,物质在湮灭的过程中为什么会释放出巨大的力量之现象。比如,当正、反电子相遇或正、反中微子相遇的时候,都会释放出巨大的力量,而非笔者在这里杜撰也。大家知道,力是在能量的释放过程中产生,如此能否说力或力量或力量子就是能或能量或能量子转化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能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来。笔者有以下之理由:(1)我们可以将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质量子分解成为能量子——如将具有一定质量的原子分解成为电子、原子核,将原子核分解为中子和质子,然后再将中子分解为一个电子、一个质子和一个反中微子;而质子是由夸克构成的。(2)说明在原子核中存在反物质,如反中微子就是从质子的分解过程中产生的。(3)当物质与反物质相遇是就会发生湮灭,并能够释放出巨大的物质力量来。
笔者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因为笔者想告诉读者,不同的物质之间之所以会有上述变化,就因为质量子是由能量子凝聚而成的,就因为能量子是由力量子凝聚而成的,而之所以当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就会出现“质量亏损”现象或“能量亏损”现象,其根源就在于在“质能之间”和“能力之间”存在着可互化性。这样也就说明,组成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的最为基本的东西还不能说是能量子而是力量子;质量和能量的“亏损”是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02节·关于质量子是由能量子凝聚而成的确认
“力量子”概念的提出,对于物理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哲学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大事件,其意义决不亚于经典力学、相对论力学的创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物理界、哲学界、天文界至今也没有把力量与能量、能量与质量的关系彻底地整明白,而只是指出了“能量的释放产生力”,但是,力究竟、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即便是到现在也说不清楚,他们还大言不惭把物理学称为“力学”。试想,一个不知道“能量是力量的聚集,力量是能量的耗散”的物理学,有资格称为力学吗?当然,还有不知道的,那就是他们不知“质量是能量的聚集,能量是质量的耗散”。
01·无限分解下去的物质质量趋于零
笔者以为,力量、能量、质量之间压根就不存在着一条明显的界限,可以说相互之间互为“逆变状态”者也。何谓“逆变状态”?简单地说就是,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力量与能量、能量与质量,质量与能量、能量与力量可以相互转化,而成为对方的意思。真的是这样的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谁能说存在于宇宙万物中的电荷不是一种东西?难道就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把它从物体中分离出来?难道就因为电荷的自身没有质量或需要物质携带?
作为一种存在,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不把电荷不当东西对待,可以肯定,如果没有电荷的话,就没有物质,就没有事物,就没有世界!那么,电荷又是一种什么东西?如上所述,电荷就是力子、电荷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能量的构成。不仅如此,笔者现在还敢于肯定地说,总有一天我们人类能够把电荷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而且还可以肯定的是,其质量无限地趋近于零,而又不等于零。电荷的质量为什么无限地趋近于零,而又不等于零?因为它才是力子。
诚然,力量子不等于是能量子,因为力量子是比能量子无穷小,但能量子又是由力量子构成的,就像一定数量的基本粒子可以构成原子、分子的道理一样。是否可以这样说,一切具有穿透力的东西如正、负电荷,正、反中微子都属于力量子的性质,而不再属于能量子的范畴了。而如果要问力量子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其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换句话也就是说,一种东西只要其质量可忽略不计,都属于力量子的范畴,但聚集多了,就变成了能量子。
再换言之也就是说,力量子之所以能够穿透物体并能够被所有的物质所携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自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无限地趋近于零,而又不完全等于零。大家知道,人类在2000多米的矿井下可以接受到来自太阳的中微子。为什么?就因为中微子的质量非常之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如果其质量像原子、分子那样大,它能穿透2000多米的地壳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什么?笔者想说的是,无限分解下去,物质质量趋于零。
02·无限聚集下去的物质质量无穷大
通过上述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宇宙万物就是由其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力量子凝聚而成的?是的,回答是肯定的。当然,力量子不是一下子就凝聚成了宇宙万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如上述所述,中微子与电荷一样,就是一种力量子。换言之也就是说,物理学界把中微子当作基本粒子应该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而笔者的依据之一就是,中微子能够穿透2000多米的地壳,而只有力量子才能具有这种本事。当然,电荷、电子也具有力量子的性质。
反之,凡是不没有穿透物体能力的,也就自然不是力量子,而应当属于能量子或质量子。诚然,这决不是说力量子与能量子之间就没有联系,否则我们同样也解释不清楚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究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啊,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究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的回答是,它们是通过力量子逐步凝聚成为能量子,能量子逐步凝聚成为宏观或相对宏观的质量子的方式形成的。当凝聚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今天的宇宙万物。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力量子的初始作用,因为宇宙万物就是通过力量子凝聚为能量子、能量子凝聚为质量子,质量子凝聚为物质块、物质团和物质团凝聚为星球、星系、星云、宇宙的方式逐步实现的。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便我们的宇宙发生过大爆炸,那也不能产生史前物质或绝对物质,而只能产生相对意义上的物质形式,因为根据笔者的上述分析,是先有的力量子,而后有的能量子;先有的能量子,而后有的质量子(包括有较大质量的物质)。
也就是说,在大质量物质吸引小质量物质,小质量物质吸引更小质量物质的前提下,逐步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和我们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生物、人类无疑是在这一过程中演化出来的。于是,有一个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当再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我们的宇宙是否还会消失于无形,再重新回到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那种“绝对的无”的“绝对空间”?否。如果要问为什么?我的回答是:空间可以决定宇宙万物,但宇宙万物永远也不决定的了“绝对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