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能解地方政府赤字吗?


房产税能解地方政府赤字吗?

财经作家吴晓波 2010-6-13在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上说:“原则上讲,房产税是百分之百的地方税种。长远来说中国有两个税一定要征的,一个是遗产税,一个是房产税,不然的话中国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但问题不是征不征,而是征来了之后这个钱怎么用。如果按照美国房产税征收的方式,这是一个超级巨大的税种,每一套房子每一年要交房产价值的1%-0.8%,这是什么概念呢?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广州人民要交房产物业税,相当于现在的预算内财政收入的总和。”

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大财源。问题不是吴晓波的天真认为“征来了之后这个钱怎么用”,而是有不有纳税人。吴晓波以都市代表二三线城市,恰恰广州政府不缺钱,但可以收到房产税更多钱而不知如何花,二三线城市政府缺钱更缺房产税的纳税人。

缺钱的政府才急于卖地招商。开发商还未建房就把购房者给宰了,有谁敢去开发内地和边疆?农民在乡村不上税还享有田地补贴,刚想进城买房,城里人就变着法子征税收钱。乡下人还敢进城吗?

地方政府碗里都还没饭吃,就学都市“打富济贫”砸大锅,是不是大跃进的蛮劲又上身了?

美国征房产物业税是因为土地私有制,政府没有“寻租“的土地,于是收税。中国宪法还没修改,家产还没分清,就收房产税,热病又发作了。

国务院下达了十条是推动二三线房地产发展,若在都市加收房产税,是对地方房地产开发的促进。前题必须为二三线房地产减税。

发展中国城市化才能救中国的战略方针不能松。农民进城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在中国农民人数没降低于30%时,中国房地产业不能放缓。就是中国今后没有农民了,房地产仍然是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这时,政府考虑征房产税才有了财源。我理解国务院的税务改革是征收都市房产税支援二三线城乡建设。主要目的是疏散都市人口,缓解交通堵塞。

吴晓波爱讲外国。却找错了对像。中国属于发展中农民国家。应该找同类中国家对照。例如非洲和拉丁美洲。南美的阿根廷首都对富豪区征收很高的房产税。对需要发展的区和外省实行免税。低息贷款和补贴政策。对农业用地实行闲置和家庭享受地征税,如泳池私宅花园林园,对耕地牧场实行油料农机补贴和内销补贴、出口征税。

吴晓波是一位很差的会计。若落在我的企业,我会把他放在车间统计员。他对经济学的知识概念糊里糊涂。例如他说:“我就跟吴敬琏老师说,大概10年内中国人已经不可能再做出一口好锅了,你以为一个企业做到全球第三名那么容易吗?20多年熬过来的一代人,当他将企业卖给法国人的时候,10年之内中国人已经做不出一口好锅了,这就是中国实业家的心已经彻底乱了。我觉得现在大概是1990年以来最乱的,我从来没有看到这样的景象,大家都去投机(房地产)。中国未来要在全世界有机会,要站得住,成为一个大国,各位,没有别的好靠,只有靠实业家,

做锅、房地产和金融业难道不都是实业吗?商品流通货币流通是进步还是投机?李嘉诚做洋铁皮浇水壶起家,做塑料花发财。建长江实业大厦上市玩股票(投机)。争九龙塘地王争霸,北上抓王府井,南下建浦东城而成亚洲第一。吴晓玻只想着王铁人。

1981年于光远对长途贩运的物流业正名。全国掀起关于“投机倒把”的争论。今天,房地产的高额利润又引起了一些人对商业竟争的仇恨。“投机“一词又成为经济学者的法律判决词。真是沮丧得难以行文。

商业的交易法则与中文格格不入,吴先生何敢口出狂言:“所以我最近在计算中国改革的时间窗口什么时候会关上。这个窗口什么时候彻底关闭呢?我认为就是本轮中国城市化运动结束的时候。宽一点计算时间点大概是多少呢?20年,这已经非常非常宽了。这20年之内我们中国该解决的问题全部都要解决掉,20年之内如果不解决的话,这个国家可能就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若继续用吴晓波这类学院派制定税务政策,中国500年都不会解决问题。若启用“坐在我旁边就是中国做压力锅做到最大的企业苏泊尔的老板,”制定税政,一年内就会解决问题。

可惜吴敬琏老师只会写书,不会实际操作!

附录张五常的讲话::

 

一、资产的价值是财富。财富与资本相同。费雪的正确方程式说,财富是收入以市场利息率折现的所得。这里说的收入不是短暂的,而是长线或永久性的收入。是预期的收入,预期有变,或利率有变,财富会跟着变。很明显,可以影响收入预期的因素多得很,而今天内地的利率不是市场利率,是央行不断地左右着的。无从预测的因素那么多,加上有通胀或通缩的可能,上述的收入与财富关系的简单方程式有难以处理的变化,但我们不要见这些变化近于无从掌握就轻视这方程式。此「式」也,怎样蹂躏也是个重要的看经济增长的角度,概念上没有错,问题是要怎样用、怎样处理变化。这要讲用者的看家本领了。

财富是收入以利率折现,利率不变,收入上升财富上升。倒转过来也对:财富上升会导致收入上升。例如外资在中国下注,使地价上升,跟着外资什么也不管,只要地价升后不跌,中国人民的收入早晚会上升。这是因为财富的增加会促使市场运用财富来增加中国本土的国民收入。

二、无论是收入决定财富还是财富决定收入,一个国家的财富当然是愈高愈妙。房地产之价是国家财富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房地产之价是愈高愈妙吗?非也!因为土地使用有需求弹性系数的问题,政府约束某些用途的土地供应可使地价的总值提升,即是使房地产的总财富提升,但国家整体的财富却可能因而下降了。

这里涉及的是重要话题,同学们要细心跟进。资源或资产有多种,房地产是其中之一,重要的。人力资源(包括脑子的知识)也是资产,可能更重要,虽然没有奴隶市场人力资源只能以工资收入在市场交易。概念上,我们还可以用人力的收入以利率折现而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财富看。

三、以理论解释作示范,我们不妨假设一个经济只有两项资产:房地产与人力(包括知识)资产。这样看,一个国家争取这两项资产合并的财富当然是愈高愈妙了。两项其中之一愈高不一定愈妙,二者加起来的财富总和愈高则愈妙。后者是社会收入总和的极大化的一个必需条件。

四、上期文章我指出,房地产是财富累积的仓库,人力(体力与脑子的知识)也是财富累积的仓库。我也指出,土地资产的有效率使用,要点是算进了有关的社会成本后,在同区内不同用途的土地应该地价相同。然而,因为上文提到的需求弹性系数的左右,这样的地价相同不一定会达到最高的总地价。倒转过来是说,假设国家只有土地与人力两项资产,总地价最高(土地的财富最高)不一定协助国家整体的总财富最高。

五、这就带来本文要说的一个重点。像中国那样庞大的国家,房地产的财富总值最高肯定不是整个国家的所有财富的总值最高的均衡点。事实上,到了某一点——今天近于这一点——房地产的财富总值增加会削减人力资产的财富总值;倒转过来也对,人力资产的财富总值因为政府的左右而增加,会削减房地产的财富总值。这是经济学中的边际生产定律的一个重要含意,而简化到尽头,要获得国家财富总值的极大化,土地不同的使用,算进社会成本后,同区的地价要相同。

六、继续推理,在目前的中国,要协助劳力或人力资源的收入的提升,政府增加土地的供应而使不同用途之价拉近或相同,从而使房产之价下降,是最可取的办法。推出任何税项——不管是物业税还是资产增值税——而使房地产之价下降,是劣着,因为土地使用的真实成本没有下降,帮不到劳力资源的收入,也害了房地产的发展。

七、西方的经验,物业税与资产增值税是政府有财政困难时才使用的。西方的物业税一般用于有关地区的指定项目——例如教育——的用场。今天中国没有财政困难,税项可以不抽不要抽。半年来我跑过的大城市有重庆、成都、哈尔滨、沈阳、大连等——还有其他的——其发展的速度与势头令人震惊。我可以肯定,如果十年前中国推出今天吵得热闹的物业税与资产增值税,这些奇迹城市不会有今天大家见到的奇迹。

八、大叫收入不均是哗众取宠的政治游戏。目前中国农民的收入增长实在快。两年多前因为新劳动法的引进,有一段时期增长不对头,但神州风水有灵,农民的高速增长又再继续。我也认为那些大呼楼价太高的众君子主要是眼红。不能否认,炒楼可以赚大钱,虽然亏大本的也无数。无可置疑,房地产之价大上大落可以导致财富不均,但这主要是政府的土地政策及金融政策促成的。找赚到钱的来出气,以这项那项税来作侠盗罗宾汉,肯定会损害经济整体的发展。适当地增加楼房的土地供应也会使楼价下降,但这不仅合乎经济原则,对工人的工资提升会有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