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加薪将带动工资普涨
——《都市快报》专访
记者 邓璟 连线浙江大学赵伟教授
富士康加薪意味着什么?政府和浙商该如何应对加薪“潮流”?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赵伟教授。
富士康加薪
抢占先机:“抢”优秀人才提升生产率
都市快报:赵教授,你如何看富士康加薪现象?
赵伟:我对富士康此举持非常赞赏的看法,此举很有远见,有企业家的战略眼光!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富士康此次加薪举措与当年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相媲美。上个世纪初,在美国汽车行业平均日工资只有1-2美元时,福特宣布将自己企业工人工资提高到5美元,这为后人所称道,认为具有战略眼光。因为此举使他的企业一下子居于同行人才竞争的制高点,延揽了美国制造业最优秀的技工!
虽然富士康没有福特那么慷慨,但我以为在劳工市场上同样会占得先机,“抢到”同行最优秀的技工,可以预料的后续效应,将会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产品档次的提升。
加薪会带来连锁反应:两年内工资有望普遍上涨
都市快报:富士康加薪会给其他企业带来什么影响?
赵伟:富士康涨薪的大背景是劳工工资过低,下一步难以为续。最近10多年来,相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员工,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涨得过慢,有些地区涨幅仅仅赶上物价涨幅,这还不能考虑房价。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扩张,主要靠了廉价劳动力。随着独生子女为主的新一代劳工的降临,劳动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着有利于劳动者一边的变化。与上一代劳工相比,新生代对工资、福利的期望值高,独立意识、维权意识以及集体谈判意识都强于上一代。低工资难以维持!
另外,从长远来看,中国必须启动13亿人的庞大内需市场,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启动内需的一个前提,是增加大众收入,尤其是给普通打工者的收入。富士康加薪,带了个好头,同时也给电子产业同行、中国制造业以及中国政府“将了一军”。我认为,富士康加薪将引发行业效应,进而是产业效应。不出两年,各行各业的工资都可能会涨,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将要过去。
我以为,提高劳动者工作也符合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路。只有提高工资,才有望推动产业提高效率,尤其是要素生产率。
出口量可能降
出口额不一定少:缩减外汇储备提升国民福利
都市快报:有分析说,中国企业涨薪后,出口产品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这会不会给出口带来影响?
赵伟:出口量下降,不代表出口额也下降,反而可能上升。因为加薪意味着更好的技术工人,后者意味着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产品档次及质量提升,即使售价高些,盈利空间不会将降,可能会更大。
不要担心外贸逆差!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够多的了,已经给人民币带来了很大的升值压力。目前外贸政策患了“盈余依赖症”和“赤字恐怖症”,似乎盈余越多越好,一有赤字就怕的不得了。实际上目前我们是储蓄和外汇“双过剩”,而非一般发展中国家的“两缺口”,大量外汇借给美、欧等富国享用,无异于穷人给富人贷款,何不拿回来一些自己享用呢?
我认为,我们需要反思外贸政策,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有2万亿甚至1.5万亿美元足矣,搞点逆差,多进口一些战略性资源、设备等等,有利于提升国民福利,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
浙商要学福特;政府要给企业减税
都市快报:在这一过程中,你对浙江企业和政府有什么建议?
赵伟:据我调查与观察,浙江民营企业,尤其是杭州和宁波的许多企业,近几年在薪酬、员工福利等方面,不仅走在珠三角企业前面,而且走在长三角前列。珠三角企业劳工薪酬原本就较低,富士康加薪给浙商带来的压力并不大。我想提醒的是,浙商要学老福特,要看到增加劳工工资乃大势所趋,要有远见、跟上大势,善待和吸引优秀员工。不少浙商已经完成了“从小老板到大老板”的转身,应有社会责任意识,跟员工共享发展成果,如此才有可持续性。
政府方面,则需要减轻企业负担。目前,政府对企业征税太多了,需要减税。国家统计局4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9%,但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34%。减税是由充分空间的,别的不说,单是压缩一下公务用车一项,就可节省不少财政支出!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培育更完善的资本市场,让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
我以为,最坏的政策是出口退税政策,此种政策往往引出国外贸易制裁,而且导致福利流失。我算了一下,去年以来出口退税的一大半送给了外国,出口退税率平均接近15%,但外贸企业利润率仅有3-5%!
(原载《都市快报》2010-6-9B06版)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