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研究报告
一、银行业综述
l 银行业:短期预期转正和中期回报可期
2010年影响业绩预期的负面因素将逐步转淡,地方融资平台和房价下滑不构成重大风险;行业的中期回报可以持续。
l 银行业:政策恐继续收紧,关注大银行
银行行业2010、2011年PE 分别为10.9倍和8.8倍。其中,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动态PE 分别为9.3倍/7.6倍、11.3倍/9.2倍、11.9倍/9.2倍。
l 货币供给(M1、M2)及新增信贷均处于偏高水平、货币活化趋势显著、CPI 和PPI 较上月显著上升,流动性相对充裕、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构成了较大压力。
l 欧洲债务危机的愈演愈烈、国际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及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尚未退出又成为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制肘因素。
l 前段时间市场传出汇金公司将增持工行、中行、建行的传闻,对银行股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汇金前两次增持大银行(分别从08年9月和09年9月开始)后银行股均迎来了一轮上涨行情,可见汇金在政策和投资时点方面的判断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l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及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就长期而言有利于银行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做大做强,获得持续、稳定的增长。
l 银行的经营基本面仍然稳定,在目前盈利水平上,低估值是行业最重要的积极因素。由于受到股票供给增加、资产质量担忧、紧缩政策风险等负面因素影响,盈利预测未来面临动态调整。短期估值回补将是缓慢的,甚至不排除会有所反复。由于相关因素已持续被市场考虑并在估值上有所反应,待相关问题渐趋明朗,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可能会带来估值上升动力。
l 行业动态:根据央行发布的报告,第一季度,银行卡消费业务10.49亿笔,金额2.1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5%和75.6%。银行卡渗透率达到31.96%,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银行卡卡均消费金额和笔均消费金额分别为989元和2045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2.9%和25.0%。这个数据从侧面印证了一季度消费持续向好的态势。
l 此次引起银行板块大跌的主要原因,前期是再融资,后期是房地产新政。而随着再融资金额和时间安排的确定化,市场已经逐步消化了这个因素。政策方面,由于对美国经济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仍未消退,为避免国内经济受到较大影响,预计政府在紧缩政策的使用上会比较谨慎,从基本面来看银行受地产政策调整的影响较为有限。
二、兴业银行研究报告
1.公司概况
所属地区: |
福州 |
总股本(亿): |
59.92 |
每股收益(元): |
0.82 |
上市时间: |
2007-02-05 |
流通A股(亿): |
59.92 |
每股净资产(元): |
12.34 |
每股现金流(元): |
3.11 |
每股公积金(元): |
3.55 |
净资产收益率(%): |
6.61 |
净利润增长率(%): |
38.68 |
每股未分配利润: |
5.49 |
主营收入增长率(%): |
43.16 |
2.投资亮点
l 公司是我国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其具有经营业绩的高成长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公司实行积极的业务转型和扩张,各项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中,信用卡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发卡量已突破500万张,已成为公司拓展零售业务的主要利器之一,且不良率处于较低水平。
l 公司积极拓展电子银行服务空间,目前,通过电子银行渠道办理的业务已占兴业银行全部业务量的35%。兴业银行希望通过不断提高服务附加值,将电子银行打造成为银行业务成长的驱动力和新的盈利增长点。
l 根据公司第一大股东福建省财政厅的有关承诺,其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前持有的有限售条件流通股1020000000股的限售期满,于2010年2月5日起上市流通。
l 2010年4月6日公告,公司召开六届二十三次董事会决定本次配股按每10股配售2股的比例股东配售。
l 公司2010年一季度报告主要财务指标:每股收益0.8200(元),每股净资产12.3400(元),净资产收益率6.6099%,营业收入9625050550.5700(元),同比增减43.158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8897884.26(元),同比增减38.6833%。
l 同业资金业务优势带来灵活的资产负债配置。同业资金业务是公司的特色、优势业务,使得公司能够灵活地调度资金,优化资产负债配置,也使其在相对大银行吸存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借助同业平台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公司同业资产占比较高的资产结构有助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节约资本,同时也可以更多地受益于短期资产收益率的提升。2010 年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而信贷额度有限,公司资金业务的优势正可以发挥作用。
3.主要财务数据
4.兴业银行最近股价表现
从上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兴业银行的股价走势基本上与大盘同步,兴业银行的股价已经到了一个较低的价格水平,未来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5.兴业银行投资价值分析
l 量价齐升带来业绩快速增长。1季度公司净利润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到量价齐升的推动,生息资产规模扩张贡献了33.93%的利润增长,息差较去年1季度提升14个BP贡献了8.01%的利润增长。另外1季度公司成本收入比下降2.37个百分点至31.5%推动净利润增长6.02个白分点,手续费佣金收入增长97.95%推动净利润增长4.33个百分点。
l 对净利润增长负面的贡献因素主要来自拨备计提同比大幅增加、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减少以及实际有效税率的上升。1季度公司计提拨备6.92亿,同比大幅增长133.01%,拉低净利润增速6.73个百分点;国债投资占比下降、免税效应降低使得有效税率提升拉低净利润增速3.42个百分点;另外非息收入中投资收益减少和汇兑的损失拉低净利润增速3.11个百分点。
l 资产重定价效应延续致公司1季度息差同比09年4季度有所回落。公司1季度净息差为2.42%,较09年4季度单季度净息差2.47%回落5个BP,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重定价效应在1季度依然延续。由于公司票据资产已经压缩到极限的0.70%,公司未来会选择增加非信贷类资产-买入返售来提高息差,另外议价能力提高对息差的推动会逐步体现,不过由于今年管理层十分注重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存款成本方面包括存款活期化对息差的提升会有所制约。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公司息差未来会小幅提升,但空间不大。
l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组合拨备大幅增加。1季度期公司不良余额为39.46亿,较年初略上升1.66亿,不良比例为0.53%,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的余额与比例也继续下降。1季度公司计提拨备6.92亿,同比大幅增长133.01%,由于公司资产质量稳定,该计提大多为组合拨备。公司拨备覆盖率由年初的254.93%继续上升至261.39%。
l 投资建议:伴随着房地产新政的出台,银行板块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调,回调的焦点集中在个人按揭贷款是否会有大规模断供,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是否会有大规模坏账。公司股价的快速下跌集中释放了风险,目前摊薄后2010年PE为10.76倍。
l 息差回升趋势向好,预计全年同比回升 15 个基点,2 季度公司将迎来息差同比较大幅度的回升,支撑因素包括存款中仍有少量长期定期存款和固定利率协议存款将在2010 年重定价;银行贷款议价能力的改善以及公司节能减排、中小企业贷款等收益率较高业务的快速发展;买入返售等同业资金业务收益率的上行以及公司针对可能出现的加息有意识地进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l 配股的顺利实施和灵活的信贷调配保障较快的规模扩张。预计2010 年总资产增长22%,贷款和存款分别增长22%和27% 。房地产新政的实施虽然会使房地产开发贷和按揭贷款需求受到一定冲击,但公司通过加大节能减排、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支持个人经营性贷款,大力推广“兴业通”等灵活的信贷资源调配措施,整体信贷规模乃至息差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l 预计公司 2010 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比例基本保持稳定,不良率能够实现保持在0.58%以下的目标。公司在同业中具备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资产质量处于较优水平。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在央行口径、银监会口径、狭义口径下分别为1968、440 和203 亿元,占比分别为28%、6%和3%。自查情况显示此类贷款都能对应具体项目,不存在打捆贷款,99.7%属于正常类,关注类占比0.3%。
l 兴业银行机制灵活,风格进取,在同业资金业务领域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在经济复苏过程中,息差恢复弹性较大,配股的顺利实施将为未来2-3 年的规模扩张打下基础。预计2010 和2011 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和32%,对应2010 年9.2 倍PE,1.7 倍PB,2011 年6.9 倍PE,1.4 倍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