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券:新角色 新观念


目前,优惠券专业公司已经细分为媒体公司(专为用户发行优惠券)、设计公司(专为厂商设计、兑换优惠券)、咨询公司(专门提供优惠券派发方案和效果评 估)、硬件供应公司等。优惠券网的种类也不断丰富,从传统的优惠券、折扣券、现金代用券,演变出了电子优惠券、优惠码、手机优惠券等多种形式。


获取优惠券的方法也逐渐升级,从最初的剪刀+信封,变成了电脑打印、手机下载。优惠券的运用也出现了跨行业的联合,例如2008年苏宁电器联合百事可乐 的"2008好运即时送"的"蓝色促销旋风"就是电子优惠券跨界使用的一次大规模尝试。这是家电巨头联合软饮料巨头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中,就有对优惠券作为促销手段的详细描述。在朱利安·柯明斯的《促销》一书中,关于如何运用优惠券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目的的营 销也有精彩论述。无论是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还是宝洁、联合利华,优惠券成为日用消费品行业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日化、饮料行业更是使用优惠券的排头 兵。
 

随着媒体产业的发展和品牌理论的不断丰富,优惠券的作用开始被质疑,它像一把双刃剑,让品牌经理们既爱又恨。优惠券的使用能带旺人气、显 著提高销量,设计巧妙的优惠券能实现与消费者的互动;但同时,反对的声音逐渐强大:若商家大量使用优惠券促销,商家资产会被稀释,品牌形象将受影响,品牌 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将会改变……优惠券在品牌塑造中的角色远不如电视、杂志、报纸广告这些线上媒体那么光鲜,犹如一位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