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实名开博为何无人理睬?


 县长实名开博“遇冷”,群众很刁很无情?

今年3月,在兰州市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在会上要求,各县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学会博客交流,建立个人的实名博客,与老百姓交流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提高行政效能。然而令人尴尬的是,皋兰县政府多位领导干部在人民网强国博客上实名开博后却频频遇冷,甚至访客寥寥,无人“灌水”。(工人日报20100507日)

通过让“一把手”实名开博的方式来问民生、解民忧,以解决各部门和单位政令不畅、效率低下、敷衍塞责和“中梗阻”、互相推诿扯皮等等方面的问题,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因为它既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到父母官的思想状况、行为举止等,也使广大人民群众与官员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更便于建言献策甚至表达诉求。但皋兰县政府官员的博客却频频“遇冷” 甚至无人光顾、“灌水”,为何?是皋兰县的人民群众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情?还是根本就无所诉求、无所表达?

可以肯定地说,近年来官员实名开博颇为流行,且大凡注有官员实名的博客也都异常的火暴。其根源就在于老百姓渴望从官员那里了解到更多的政策与信息、渴望通过网络这样一条捷径来将自己的冤屈与诉求说于领导知道。但皋兰县的官员又是怎样的一种“实名开博”呢?

打开兰州市皋兰县常务副县长的实名博客,除了这样一则“欢迎您光临我的博客,请您对皋兰人劳社保、城建、城管、城投等工作提出宝贵意见”留言式的博文以后就什么样也没有了。县长宗满德的博客里也只是陆续贴出了自己创作的《阳光温暖的地方》、《村情》、《乡村的颤栗》、《半亩黄土地1~6》和《百字小说十则》等散文和随笔,除了这些纯粹的文艺作品以外,也没有透漏任何的工作动态与政策信息。其余4位县领导的博客都是只有一篇博文一句话:希望对自己分管的政府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云云。——难怪皋兰县官员的“实名开博”遭受冷遇、访客寥寥,也难怪皋兰县官员的“实名开博”无人观瞻,无人“灌水”。试想,这种毫无实质甚至“作秀”的“空博”岂能听得进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又岂能会关注群众的民意与民生?

实质上,要真正了解社会民生和民意,网络已经是各级领导无法回避的政治信息工具了。以往,百姓多数靠书信、电话与官员联系。这种传统方法既有其局限性,也费时费力,多有不便。博客少了时空等因素的限制,环境更宽松和自由。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在家里还是在网吧,在本地还是外地,公众都可以畅所欲言、与官员“一线相牵”。通过博客,官员们亦可以更加灵活更加便捷地来和群众进行沟通,及时收集民声意见、了解社会现实,为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正确决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兰州市委、市政府之所以要求“一把手”冠以县长的头衔实名开博,其实就是要表明这是一个工作博客,具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更意味着一种责任。因此官员开博首先应该直面现实、剖析问题、坦露心声,让公众产生一种纳公众之所谏,急公众之所急,解公众之所难,办公众之所求的印象。否则就不可能从态度上表明真心与民交流的决心,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来买你的帐。

平心而论,笔者是极其赞赏兰州市要求县长“实名开博”之举的。因为任何迫切需要听到人民的声音、百姓的声音的政府部门和官员都是应该开通自己的博客,给百姓一块畅所欲言的博地。但笔者也认为,像皋兰县官员这种只有形式没有实质的“实名开博”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因为它背离了其声称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设规范有序、务实创新的效能型、服务型政府,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宗旨,更不符合于网络问政的基本规则。

一些领导干部不能与时俱进,不愿与网民保持沟通甚至视网民为“刁民”,一些领导干部恐惧于网络总是担心言多必失以至于不敢袒露心扉。我想,或许这也是皋兰县政府多位领导干部实名开博却频频遇冷甚至无人“灌水”的原因所在罢。——官者不能以真心、诚心来对待人民,人民又岂能以真心、诚心来对待官者呢???!!!

(李吉明201057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