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TMJDS)是康复科常见病之一,本病以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开口异常及运动出现弹响为主要临床表现。我院自2006年3月以来,采用超激光合并针灸治疗TMJDS,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代发医学论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9年3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治疗80例TMJDS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16~62(36±5.0)岁;病程3 d~6个月,平均16 d。患者均有颞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困难、下颌关节运动时出现弹响及疼痛加重等临床表现[1],下颌关节处常可触及固定痛点。X射线片可有颞颌关节间隙前后宽窄不一的显像。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颞颌关节疾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激光合并针灸治疗组(观察组)40例,单针灸治疗组(对照组)40例,2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代发医学论文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疗法 2组均采用针灸疗法。针灸穴位:取患侧下关穴、阿是穴及两侧合谷穴[2]。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直刺下关及阿是穴,得气后留针20 min,施以艾条温灸,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再配以两侧合谷穴,静留针20 min,手法均用平补平泻法,按压针孔出针。每天1次,星期一至星期六正常治疗,星期日休息1 d。
1·2·2 超激光疗法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同时合并超激光治疗,采用从日本引进的新型SUPER LIZER HA-550S治疗仪(超激光疼痛治疗仪)。选择600~1 600 nm的波长,治疗时患者去枕平卧,面部向正前方,取胸锁关节上方2.5 cm、正中线外侧1.5 cm、胸锁乳突肌内缘处,先用SG型照射头压紧星状神经节,按输出功率为80%~90%,周期(on∶off)为2 s∶4 s,照射7 min;再用B型照射头对准患侧颞颌关节疼痛点,同样按上述输出功率和周期照射7 min;最后用C型照射头,按输出功率100%连续照射颞下颌关节7 min。每天1次,星期一至星期六正常治疗,星期日休息。医学论文代发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2周后,根据关节区疼痛程度(视
觉模拟评分法即VAS)、压痛、弹响及运动异常情况进行疗效评定[3]。痊愈:关节区疼痛VAS改善度达100%,压痛、弹响及开口受限消失,功能正常;显效:关节区疼痛VAS改善度>
70%,压痛、弹响及开口受限明显改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关节区疼痛VAS改善度30%~70%,压痛、弹响及开口受限部分改善,功能部分恢复;无效:经过2周的治疗关节区疼痛VAS稍有改善(<30%),压痛、弹响及开口受限无变化。痊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显
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疗效分析 2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痊愈11例,显效24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17,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临床不良症状及体征。
3 讨 论
TMJDS是人群中的常见多发疾病,已被WHO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4位口腔流行病,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神经功能失调、单侧不良咀嚼习惯、外伤或受凉等因素均可引起该疾病。病变关节及其周围筋膜、韧带有渗出、水肿等无菌性炎症病理改变,出现组胺等物质积聚,引起关节疼痛、压痛、弹响、运动和功能异常等非炎症性症候群。中医认为该病属“痹症”范畴,多因关节周围经络受外邪侵袭,寒、湿邪集聚于足阳明经脉,而致经脉失和、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阻滞、关节不利,发为疼痛,张口咀嚼功能受限[4]。因此治疗应温通经络、舒经利节止痛。针刺、艾灸刺激对关节局部有明显的消炎止痛、消除组织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之功效。主穴下关穴为手三阳和足少阳二经络所经过,是足阳明经所结之处,取之有通经活络、利关节、活血止痛之作用。针刺阿是穴,以痛为俞,使局部筋络得以疏通。合谷穴为手阳明经穴,治头面部疾病效果好。医学论文代发
拟投期刊的选择----sci论文服务
完善护理人员知识结构,提离护理论文发表水平
代发医学论文代发-超激光并针灸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