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次中央为了避免政策的一刀切,根据实际情况,由地方政府制定详尽的房地产调控制政策,这给很多地方政府提供了很大发挥调控的权力。国务院的意图很简单,希望全国的楼市健康发展,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保护市场的良苦用心。
我最担心的是有的地方政府误解中央的意思,出台的政策应慎重一些,避免产生一系列的其他连锁性的反映。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的地方房产新政:
北京市住建委4月底下发《关于落实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有关政策的通知》,正式要求自2010年5月1日起,同一购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通知》标明,同一购房家庭包括购房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商品住房则包括新建商品住宅和存量住房。并要求,自2010年5月1日起,购房人在网上签约前应填写《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房地产开发企业、经纪机构或存量房网签服务窗口通过查验购房人的户口本、结婚证等证件原件对《家庭成员情况申报表》核实并复印存档,在网上签约时录入家庭成员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等信息。
给我的感受觉是一纸通知就完成了地方政策的下达,甚至完成地方立法的程序了吗,有经过地方人大的通过或是进行充分认证了吗?有点草率哦,我们试想一下,“同一购房家庭只能购买一套住房的政策“恐怕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也绝无仅有的吧,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叫自由、民主,这里先不谈这个,政府可以出台例如增加税率、区别对待购房者和售房者的税率或细则,而不应实行一刀切的政策,要体现执政为民的基本路线,关于这个政策给我感觉是:北京政府从2010年5月1日起,北京的房地产只有居住功能了,取消了投资及其保值的功能,恐怕改善性需求也要取消了,只要有房住就可以了。
试想,对于房地产这么一个从百姓到行业、从媒体到政府都关心的一个产业,我们应该有更多的思考。的确房地产在一定程度上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由其让少数投机者成暴发户。但不可否认此次房地产市场对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做的贡献,在这里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在2009年都买了车,买了大件的消费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炒房子赚了钱,做出扩大消费的决定,买了车,换了车,另一个是因为房价上涨了,心理上感觉可放心消费了,增加了消费。试想中国有多少这样的事例,扩大内需自然就成了现实。当然这是在鼓励炒房,而是将房地产做为合适的投资品种还是可行的。政府应该是完善立法,合理引导,而不是全盘皆否。
我不知道将来北京的房地产市场短期内如何走,但三点是肯定的:
第一,很多地方可能效仿北京的做法,因为有先例了
第二,市场会很快陷入萧条,成交量直线萎缩,经纪业和代理业全面陷入亏损的局面,关店潮再现,对房地产市场产生影响
第三,投资者暂时抛盘量增加,中期看委托量减少,房价看涨,但没有成交量,原因很简单,业主手中的房子不敢卖了,因为手中有一二套的话,卖了就不可以买了,还卖干什么,要不就卖个好价钱,但客户会接受吗,直接的结果就是市场萧条。
对于外地人的购房政策,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我认为这是控制外地炒客的好办法,但也要运用恰当,比如在认定上,有一年以上居住证和暂住证,有稳定的收入及工资流水,有交社会保险或个税。做到一人一审,对抑制炒房还是能起到一个好的效果的。
总之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使房价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让大众能接受,让政府主管部门能接受,房地产市场能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