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全球汽车论坛主题发言——解读中国的汽车市场


2010年全球汽车论坛:未来十年的中国和全球汽车市场:创新、绿色汽车和国际竞争
 
主题发言 解读中国的汽车市场
2010全球汽车论坛主席、中国汽车要闻总编辑邢文军
2010年4月21日,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北京,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出席中国汽车要闻第一届全球汽车论坛的盛大欢迎晚宴,这也是我们第十五届中国汽车工业国际研讨年会。很遗憾,由于冰岛火山爆发岩灰的影响,我们来自欧洲的讲演人、主持人和参会的十几位嘉宾不能到会。
 
        首先,请让我对赞助和支持我们这次盛会的公司和单位表示真挚地感谢,没有他们的赞助和支持,不可能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国际性论坛。我们非常感谢白金赞助商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和现代汽车集团,黄金赞助商道达尔润滑油,白银赞助商德尔福、镜泰和国际汽车零部件集团。同时,我们十分感谢全球汽车论坛的支持单位,他们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美国汽车行动组织(AIAG),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JAMA),美国主机厂供应商协会(OESA),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和中欧商学院(CEIBS)。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很难将我们的年度国际研讨会提升为全球性的汽车盛会。同时我们要感谢媒体赞助单位美国【沃德汽车】,网络媒体支持单位网易汽车(auto.163.com),盖世汽车网,新华信motorlink.com和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
 
        同时,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几位参加晚宴的嘉宾。一位是安永全球汽车行业领导人Michael Hanley先生,他从底特律前来参会,刚刚代表欢迎晚宴赞助商给大家祝酒。一位是黄金赞助商道达尔润滑油公司的总经理Francois Dehodencq先生,他从法国前来参会。一位是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Dominik Declercp先生,ACEA是2010全球汽车论坛的第一个支持单位,很遗憾协会秘书长Ivan Hodac先生被冰岛火山岩灰“罩在”了布鲁塞尔,无法到会。一位是来自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的Sugato Sen副秘书长,感谢SIAM对全球汽车论坛的支持。
 
        最后我必须向大家介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秘书长董扬先生。董扬老弟的到会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他所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非常有可能明年支持我们将在上海举办的2011年全球汽车论坛,请大家鼓掌!我认识董先生是在15年前,他当时是机械部汽车工业司负责汽车技术的官员,参加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带队的中国汽车工业代表团出席在芝加哥举办的中美汽车研讨会。就是1994年这次中美研讨会促使我决定创办中国汽车要闻,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以英文出版物和国际会议的形式为中国汽车工业和全球汽车行业的交流和合作牵线搭桥。感谢董老弟15年来以各种形式给予中国汽车要闻的极大的支持。
 
        在我们晚宴即将结束之时,请允许我利用几分钟时间就如何解读中国汽车市场提出七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为我们即将开幕的全球汽车论坛做一个小小的铺垫。
 
问题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吗?
 
        答案是否定的,暂时还不是。虽然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新车销售总量已经超过全球第一大市场美国,达到1360万辆,但中国的销量包括了中重型卡车和大中型客车,美国的销量只包括轻型乘用和商用车。另外,美国的二手车市场年销量是新车销量的3-4倍,达4,000万辆,而中国的二手车销量只是新车销量的四分之一,约每年400万辆,是美国的十分之一!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绝对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机动车市场。除了1,360万辆新车之外,中国2009年还生产销售了230万辆柴油低速货车和三轮货车,2,500万辆摩托车,2,100万辆电动摩托车,外加200万辆拖拉机。
 
问题二:中国的出行链如何演变?
 
        中国从一个自行车轮子上的国家正在演变到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但这一变化还远远没有到来,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对于世界第一大人口国的中国来说,出行链的演变必须有一个过程。如果关注一下中国的最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不是新富、政府官员或大城市的白领,中国从自行车走向机动化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在经历着从两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三轮货车、低速货车到山寨电动车、微面微卡、微轿和经济型轿车逐步演变的过程。
 
                如果像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等大都市那样,居民出行链的演变从自行车一步跨越到汽车,则必然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弊端:交通拥堵甚至瘫痪、环境污染、能源消耗、资源分配、社会不公和腐败。北京因此不得不周内每天限行五分之一的车辆,而上海不得不拍卖车牌。
 
问题三: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有多大?
 
        毫无疑问,中国是全球潜力最大的新兴汽车市场。中国有13亿5千万人口、4亿个家庭,以及和美国、西欧面积相似的广大地域。中国正在经历着和西方国家20世纪初十分类似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这个历史过程有可能比发达国家大大缩短。
 
        中国的汽车千人拥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汽车金融贷款也仅仅是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机动性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和家庭都希望实现的梦想。当然,考虑到以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中国必须寻找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人们机动出行的特殊解决方案。
 
问题四:中国汽车市场有哪些特点?
 
        中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可以理解成“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或者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中国的汽车市场还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进口汽车依然有25%的关税,二手车禁止进口,进口汽车零部件有10%的关税。在中国投资整车厂不仅要审批,而且外方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中国的汇率依然受国家控制,尚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兑换。
 
        因此,由于准入限制、投融资管理、不同企业税收的差异、外资鼓励和限制政策、地方保护主义等等,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竞争。由于市场受到保护,中国的汽车主机厂企业尚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即便濒临破产的汽车企业依然掌握着具有特殊市场价值的生产许可证。
 
        中国的中高档乘用车尤其是轿车依然得益于巨大的政府、企业和单位的公车需求,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个人消费者需求。
 
问题五:如何定义家庭轿车或家庭汽车?
 
        中国现阶段的家庭轿车或汽车的定义各不相同:
 
        对于那些公车可以私用的政府官员来说,他们的“家庭轿车”是排量2.0L-3.0L的中高档轿车或SUV,大多是合资品牌;对于新富阶层来说,是奔驰、宝马、雷克萨斯、悍马以及全球最昂贵的豪华品牌;对于城市白领和日益增大的中产阶级是中低档合资品牌;对于广大工薪阶层、城郊和中小城镇居民是本土品牌的经济型和微型轿车;对于城乡和农村大众,则是微面、农用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山寨电动车。
 
        不久之前,甚至包括我本人,中国的家庭车辆不过是一辆自行车,一家四口可以乘用;接着是摩托车,现在则是三个轮子或四个轮子的汽车。
 
问题六:2010年及其以后的中国汽车市场将以何种速度发展?
 
                在井喷的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增长达到近50%,销售了1,360万辆新车。展望2010年,不少合资企业预测,中国将保持20%的市场增长速度。相当的本土企业更加乐观,定出了100%的增长目标。中国的权威市场分析师认为2010年市场的需求量是1,600万辆,或整体增长17%。
 
        尽管去年和今年一季度产销形式一片大好,我们需要清醒指出的是:2009年消费者是否透支?市场是否过热?中国汽车市场未来10年能否保持平均10%的年增长率并支持2020年产销4,000万辆的巨大市场?!
 
        中国应该是全球汽车工业中最难预测的市场,极少有知名的跨国汽车预测机构能够准确预测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需求和增长。2009年年初,行业内最乐观的预测认为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增长9%,结果却增长了47%。对于今年和今后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恐怕需要更加冷静。由于政府提高了小排量乘用车的购置税、正在收紧银根以控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低碳时代的到来、进口石油的压力以及政府即将修改公用车采购使用标准等等因素,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以10%的增速达到1,500万辆的销量,恐怕更加实际。
 
问题七:什么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大环境?
 
        节油和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低碳经济、交通堵塞和安全、自主创新和品牌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是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面对的大环境。
 
        中国对于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经超过50%,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生产国,城市交通车辆的拥堵已迫使北京每天封存五分之一的车辆不得上路。能源和交通现实说明中国不可能完全走北美汽车市场发展的道路,必须另寻出路。而这一出路有可能是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
 
        由于市场保护和竞争不充分,中国目前依然有40家乘用车生产厂家,110家汽车制造厂,700家特种汽车制造厂,40家摩托车生产厂,2,000家电动摩托车生产厂。2009年政府振兴政策的出台带来了市场的井喷,但同时却客观地推迟了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的进程。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汽车行业重组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政府的责任是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推动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
 
        以上不过是个人的一些思索,也是我们为什么决定将2010年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确定为:“未来10年的中国和全球汽车市场:创新、绿色汽车和国际竞争。”
 
        在明后两天,我们十分荣幸将有46位汽车行业的高级经理人士、学者、专家和分析师到会讲演,对全球最大的新兴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汽车行业的现状和走向,作更加细致和独到的分析。
 
        我代表中国汽车要闻和大会主办单位,再次感谢论坛的支持单位和赞助商,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不可能举办这样大规模的国际论坛。同时,请大家举杯,为了我们明后两天的论坛成功召开干杯!并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