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名气大到地球人人皆共知,但在驴脑中,还是二十年前的旧像。在北京无论啥时,老实说,从未想过要到长城看看。
前日,却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被长城狠狠“艳遇”了一下。
周五,从北京到张家口,要给他们商会的企业家讲两天论坛。九鹏开车,从北京出发,出了六环,上了京张高速,一路昏昏沉沉,毫无期待。可在一个弯道过后,一 座山峰突现眼前,一座年久残破的峰火台屹立于上,像是要跟雨雪风霜斗到底似的,雄奇而倔强。
原来前面不远,就是居庸关长城风景区。
于是停车,专门买了门票,爬上了长城。粗略一算,距上次爬长城,已经27年。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三个一起长大的发小,愣头愣脑、兴致勃勃爬到八达岭最高处,那份真的意气风发、假的指点江山,至今都历历在目。弹指一挥间,时光匆 匆就流过了27个年头。当气喘心跳腿软地爬了一截,不由得不承 认,确实人到中年。关键似乎还不在体力,面对巍峨群山,蜿蜒城墙,心底流动的不是壮怀激烈,而是波澜不惊。岁月催人老,原来老的是心。
看景不如听景。自然的造化,如果不赋于人为的内涵,比如传说、典故、经历,就会显得扁平而单薄。以往我们对长城的图腾崇拜,大抵也是因为一直被灌输,那残 垣断壁,代表的是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可二十年前,那个思想解放的年代,出了一个影响了整代人的电视作品,把我们奉为神明的长城,做了彻底的颠覆。原来 它不过是历朝历代为抵御外族入侵,而劳命伤财建立的防御工事而已。其真实的文化涵义,不是积极向上,不是开放改革,不是大国情怀,而是不思进取,是固步自 封。
长城修得再新,也只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为拉动GDP做些贡献的 花瓶可以,但扮演民族精神兴奋剂的角色,它已经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