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结婚新人、三口之家、改善一族买房,除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之外,也许还会充分考虑孩子在教育、安全、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要。但是现在只有KFS明确地打出了“教育地产”的口号,其他再无明显地迎合“孩子的需求”。
1、从孩子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住宅产品和小区配套?
2、目前在住宅产品设计和小区规划领域,对孩子需求的关注,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做法?
3、在武汉楼市中,在产品设计、小区配套方面为孩子的需求考虑得比较周全的楼盘或小区有哪些?请举例
4、“关注孩子需求”,在房地产开发商那里是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若无,为什么没有得到重视?
5、对于楼盘小区“关注孩子需求”,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
1 一般而言,小孩处在家庭里的从属地位,对于购房者的需求要素,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影响力。但实际上,从社会学、居住形态研究以及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孩仍然是住宅与住区概念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类比于老年人居住问题一样加以重视。
小孩对于住宅产品的需求,除了许多与大人一致的常规功能之外,大约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到以下几个方面:健康安全、尺度够大的室内外游戏玩耍空间,这是小孩健康成长的必要环境基础,一个没有家园场所故事的童年很难说是完整幸福的;符合小孩心理和生理尺度的建筑部品和室内外设施,比方许多小区门和单元门的门禁卡的刷卡高度都不适合于低龄小孩,再比如许多草坪中的垫步石的步幅过大,造成小孩通过时容易跌倒等等。充满童趣、富有亲和力、符合小孩审美特性的社区环境以及建筑形象,现有的对于小孩来说基本上都过于坚硬和冷漠,不过在这点上要真正做到能与大人兼顾也是非常困难的。
2 以中国特有的国情,包括独生子女政策、从小培优、安全环境不足以让大人放心等等,中国的城市小孩基本上处在“圈养”之中,而原本,小孩成长最优的方式却是“放养”。这就需要从观念开始对规划建筑设计做一系列的变更。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探索少之又少,成功的做法几乎无法成例。我们认为,从上述三个方面着手,还是可以谨慎地加以尝试的。比如在常规的儿童活动场地(成套器具)之外,可以适当增加自然裸地、菜地、沙地、甚至浅泥沼的活动场地,这对于孩子认识自然、增长见识是大有裨益的,日本的许多住区就有这样的设计。再比如,在住区内设立小孩的涂鸦墙或者涂鸦区域,并定期拍照留存,形成并记录下住区儿童艺术的历史。再比如,尝试把幼儿园与老年人活动用房合并设计,这已经被少数实践证明是非常符合人性化的发展方向。
3 很遗憾。没看到。
4 很简单,绝大多数开发商认为:与其花功夫去迎合份量微弱且不明晰、带有一定市场风险的“孩子需求”,还不如直接去迎合对于购买有决定权的大人们的“虚荣”化需求。后者显然更具有操作性和无穷尽的发掘潜力。
5 谈及建议,其实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那就是全社会都来探索能否找到改变“圈养”孩子为“放养”孩子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方面的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向孩子需求的住宅与住区才能自然而系统的生长出来。否则的话,零零碎碎的尝试难免会流于噱头、最终于事无补。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