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对策


 

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对策

 

    温总理也不讳言,现在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

    今年原油和原材料价格暴涨,出口下滑,沿海地区企业纷纷破产倒闭,老板人间蒸发,工人失业。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除了焦虑,是否还应该反思这几年的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为追求GDP产值粉饰政绩,盲目发展“高耗能、高污染、高剥削、低产出”的“三高一低”产业,依靠低廉的人工成本和低廉的产品价格疯狂低价竞争,赚取微薄的利润。导致原油和原材料价格高涨,留下的是荒芜的青山、污染的绿水、被榨干的残疾的工人,换来的只是贬值的美元。

    由于原油和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工厂因为缺乏竞争力而倒闭,一些工人失业。这未必是坏事,现在是逼得我们经济转型的时候了,时不我待。如果我们不思变革,依然延续原先的老路,发展“三高一低”的产业,试问我们还有多少青山绿水可以被污染?还有多少工人可以被压榨?世界原油和原材料价格还要暴涨到何处?

    “民以食为天”、“无农不稳” 这是中国历朝历代总结出来的经验,为了表示对农耕的重视,历代皇帝还要在春耕时亲自下田扶犁。

    从建国以来,我们照搬苏联老大哥的做法,“抑农扶工”,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也许是无奈之举,我们不作评论。改革开发也是先从农村改革开始,解决了吃饭穿衣的基本问题之后才逐步向城市推进。但是之后呢,由于盲目追求GDP粉饰政绩又走上了“抑农扶工”的老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的基础,稳而后有兴。但是由于盲目追求GDP粉饰政绩,我们有多少良田变成了开发区?又有多少良田被污染不能产出?还有多少良田由于没有外出打工赚钱多而被抛荒?在世界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粮食安全有保证吗?在未来几年,我们是否存在手揣大把美元却无粮可食的危机?!

    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不能再为了政绩、为了让CPI降下来而继续扭曲价格机制,这种讳疾忌医的做法只会让中国经济的疾病越来越重,病在腠理、在肌肤都尚可医,一旦在骨髓就无法医治了,用阵痛代替长痛。

    让价格回归到它应有的水平,理顺价格机制。果断放开粮食等农副产品价格,大力扶持农业发展,让农民种粮养猪变得有钱赚甚至有大钱赚,吸引那些流连在城市的农民工回到农村。这不是倒退,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长远持续良好发展的需要。中国既需要是工业大国也需要是农业大国。

    中国人多地少,政府的职能是保障居者有其屋,而不是盲目发展房地产侵占耕地换取地方GDP的一时高涨。政府应严厉打击炒房行为、每年向空置半年以上的闲置房征收房产价值10%的空置税,让闲置的商品房流入市场。这样既可以让居者有其屋,又可以挤压房产泡沫,让CPI真正降下来,达到良性循环。

改变盲目的城市化进程。大城市病的弊端已暴露无疑,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口膨胀、城市贫困、犯罪率居高不下是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引导人口从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从中小城市流向乡镇、从乡镇流向农村。

    果断放开原油和原材料价格,让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厂由于无利可图而自行倒闭。我们不能用子孙后代的幸福来换取虚假的GDP和贬值的美元。

    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形成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有中国竞争优势的产业。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