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房价下跌与租金上涨


                  新“国十条”实施以来,关于房价下跌的预判或实际统计的新闻有很多,但是不乏一些数据被误读。

  如某报5月11日称,北京商品住宅均价一月降幅近8000元,这样的解读明显有误,已被众人大批特批,《人民日报》还为此撰文《警惕开发商的“苦肉计”》,在此不必多说。

                           

  5月19日,又有某报称国家楼市调整催热租赁市场,京沪租金最高涨50%。细看全文,又是一篇误读之文。针对该文的一项调查显示,竟有48.15%的人认为“可以理解,楼市观望推动租赁市场火热”。足见误导之重。

  该文在文末称:“有报道介绍,与一年前相比,北京一套普通两居室的租金涨幅在15%~20%,而一些地段好、交通方便的房源涨幅更高达50%。”

  首先,这并不是一手的数据,只是个案,如果某个房东心血来潮上涨100%,是不是也能这么提呢?其次,这个涨幅是与一年前的数据相比得出的,用它来说明本次房产新政催热租赁市场很牵强。

  该文引用了北京业内人士的解读:“这是一种‘替代效应’,并且随着楼市调控力度加大,很多人推迟了购房计划,租房需求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租金的上涨。”

  本次房产新政真的催热了租赁市场吗?非也!

  第一,用供需关系来分析,供给方面,新政出台以来,二手房挂牌出售固然比先前有所增加,但二手房挂牌出租量并未减少,甚至有小幅增加。以上海为例,5月17日二手房住宅出售量为11.1万套,住宅出租量为1.63万套,而4月17日住宅出售量约为8.9万套,住宅出租量不详,但据《第一财经日报》同事回忆,新政实施以来住宅出租量肯定没有减少,甚至有小幅增加。租赁需求方面,也很难有很大的增长,正如网友质疑:“难道这些推迟买房的人目前都睡在大马路上?”

  第二,该文所引用的一份统计并不能说明租赁市场被催热。“从租赁业务占二手房整体业务的比重来看,从4月上半月的26%升至4月下半月的52%,5月上半月更是高达76%。”这只能说明二手房买卖成交锐减导致整体业务基数降低,无法说明租赁市场之热。

  第三,租赁市场价格并不会有太高的涨幅,相反整体上会有所降低,毕竟供给增加了。正如该文引用的“从租金的结构上看,整个4月和5月以来,2000~4000元/月房源的成交比重都属于各租金价位段中最高的,不过5月以来的比重比4月更为扩大,从37%升至43%,还有2000元/月以下房源的占比也提高了4%,不过4000元/月以上房源的占比下降了10%。”

  综上所述,目前的房产新政是不会催热租赁市场的,更何况已经过了春季租赁高峰,当然并不排除一些房东、中介故意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涨价。我的担心在于,真正会让租金提高的是房产税,房东必然会转嫁税负成本的。

  有很多专家和开发商说,买不起就租房,其实他们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固然这些年租金没有房价那般猛涨,但涨幅是CPI的数倍是毫无疑问的。

  衡量房价合理与否,有出租回报率、房价收入比等指标,但是衡量租金合理与否,不见有合适的指标。但我可以肯定地预计,一定会有“砖家”或开发商建议用出租回报率来衡量并说明租房要比买房便宜得很,这就好比告诉你,狼比老虎要温柔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