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支那的四位老兵
十
6月中旬,在灾区辗转采访一个多月后,我回到了家里。云南腾冲旅行社的朋友在MSN上告诉我,要接李锡全老人回家,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目前缅北正是雨季,腾密公路几乎每天都发生山体滑坡而阻断交通的事,非常危险;更难的是,李锡全老人没有护照,只能在云南腾冲县公安局办理外国人出入境证,而这个证件,最远只能到达昆明,如果想出云南省,必须经云南省公安厅特别批准。
每一个问题都很棘手。前一个问题客观存在,没有办法改变,但我不想等,我真的害怕已近90岁高龄的李锡全,捱不过这个雨季,最终抱憾而去;后一个问题,我托云南公安系统的朋友打听,得到的答复是这事情需要公安部批准。
其实更急切的问题是,回家的资金还没有着落。经过估算,这一趟加上陪同人员的花费,需要3万元左右。那些日子里,稍有一些人脉的朋友,我都会给他打电话,动员他能游说企业界的朋友来赞助此事。我每天都是说得口干舌燥,我要让对方参与,必须先打动他,必须先从头说起这段历史,说到什么是中国远征军,说到这些参与抗战的老兵的命运。
甚至我还作出承诺,赞助此事的企业,我可以通过私人关系找多家媒体为他们进行宣传报道。
令人惊讶的是,连续有三位老板本来在第一天就答应了,但到第二天又都反悔,有的甚至连电话也不再接。更有一位老板,在第二天的时候,理直气壮地告诉我,他才知道中国远征军是国民党的兵,国民党的兵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所以这事他不参与了。他的话让我一时无语,但最后我还是原谅了他的无知,这位老板比我大不了几岁,和我一样,接受的这段历史教育,都是从仇恨同胞开始的。
在万般无奈之下,6月19日,我在博客及一些论坛上贴出一篇文章《跪求湖南热心人士关注流落缅甸老兵》。在这篇文章里,我讲了为老兵回家筹款遇到的种种挫折,并跪求湖南的热心人士,帮一下李锡全,让他早日回到家,回到祖国。
有好多朋友都向探讨说,用的着“跪求”吗?我说,为一位中国二战老兵回家而“跪求”,我不觉得丢人。
那段时间里,我心急如焚,因为我知道,时间不等人,我真害怕,因为我能力的欠缺,耽误了这件事情的顺利进行,耽误了中国二战老兵李锡全的回家之路。
我更害怕李锡全老人会突然打电话给我,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或许他已经又一次死心了,他觉得那个从祖国来的年轻人不过是一时冲动说大话而已。
贴子发出去后,我又求助同行,结果李锡全老家的《常德晚报》在头版头条以《桃源老家,我何时能回?》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红网等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一些网友表示愿意捐款,但我初步统计,总数不超过3000元,只能是杯水车薪,况且捐款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即便如此,也有网友质疑,我是不是在骗钱。
在这期间,我又通过深圳的朋友,将此事的策划方案转给深圳的湖南商会,并接触了几位企业界的朋友,但最后都没有了下文。
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活动在前期之所以费了这么多周折,是因为在当时这段历史还是鲜为人知。我每要游说一个人的时候,我首先要对他进行一场历史知识的普及,抑或是纠偏。而后来我策划的更大规模的老兵回家活动,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究其原因,是2009年初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热播,这部电视剧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段历史。
时间在一天天地流逝,而筹款的事情依然没有进展。那时我已做好打算,实在不行,我就自己掏钱,接老人回家。
正在此时,湖南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将此事告诉了他在湖南官场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是湖南省一位领导的秘书,这位秘书找了湖南省的一家上市公司,这位公司的董事长对此事很感兴趣,愿意倾力相助。因为事情在后来又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姑且称这家公司为F公司。
得到这一消息后,我在第一时间定好了机票,赶到长沙。
让我激动万分的是,在见到F公司的董事长之后,他竟然兴致勃勃地向我讲起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关于此项活动的意义,他甚至给出了比我更高的评价。当他问我大概需要花多少钱时,我咬咬牙,报了5万元。谁知他却说,5万肯定不够,最少花20万。
在会见这位董事长时,李锡全的侄子李谷伯也从桃源老家赶来和我见面。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李谷伯,从长像可以发现,和李锡全很像。这位63岁的农民,当听说F公司将资助他叔叔回家的所有费用时,异常激动。
董事长考虑得非常周全,要求下属将李锡全回家后的被褥也要购置齐备。同时他还提出两点,一是为了把事情安排妥善,让我和公司的两名相关人员再去一次缅甸,进一步了解李锡全的相关情况;二是将李锡全回家的时间安排在中秋节,这样引起的反响会更大一些。
虽然这两点都让我有些不悦,不仅是将时间推迟了一个多月,而且还有借此炒作的嫌疑,但毕竟李锡全回家的资金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也都答应。
离开F公司后,我打电话给密支那的华侨董宝印,让他转告李锡全,做好回家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