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史上有一个著名大事件,即西方媒体宣布:现代建筑已于 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在美国密苏里的圣路易斯的“经济适用房”寿终正寝。
美籍日人山崎实说要给弄一个完全跟包豪斯一样的东西,让大家明白包豪斯在美国并没有失落,1955年找了一个项目,——低收入的家庭住宅单元,9幢,在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市,9幢全部面对密西西比河,每幢9层,长方形平面,方方正正,窗户就像用全都打进去一样,一个个的方块,没有任何装饰,之间有一定的绿地,让穷人住进去,他觉得这就是包豪斯为穷人服务,造价很低廉,‘少则多’是可以为大众服务的“经济适用房”,可是穷人搬进去,每个房子,两室一厅,方方正正,看着天花板,墙上无画、窗上无花、外面无树,有穷人犯过罪,还感觉跟没出来一样,后来贫民慢慢就搬出去了,剩下了空楼!里面全是拉皮条的、娼妓、买毒的。这个美国的“经济适用房”就变成一个犯罪大本营。这9幢房子,在圣路易斯,对着密西西比河,多好的位置,政府的产业,不挣钱还花钱,想救济穷人却救济了罪犯,本来要做最好,却成了最坏!所以政府决定收回,拆了重建,时间是1972年4月15日下午2:45分,被炸掉,有媒体人把这个“经济适用房”小区被炸看作是现代主义的灭亡。
法国相反,运用柯布西哀的概念,在郊区大量建造整齐划一的巨型公寓楼,把城里的劳工阶层、低收入阶层全塞到这些钢筋混凝土的格子里。如今的移民更在这里集中。所以,法国的大都市也许看起来比美国的大都市安全些。其实不过是法国把美国大都市内的种种社会问题都倾倒到了郊区。许多巨型公寓楼,成了犯罪的中心。楼梯被毒品贩子控制,几乎没人敢走。有的甚至不得不被炸掉。这也怪不得,这次法国的骚动实际上是一场郊区骚动。只有港口城市马赛得以幸免。马赛虽然是移民子弟最多的城市之一,但是因为被山和海团团围住,郊区没有足够的空间建造柯布西哀式的住房乌托邦。
为什么柯布西哀的理念会有这样的恶果?一大原因,是柯布西哀把建筑看作是建造他的意识形态中的乌托邦的工具,试图由此设计人类未来的生活,而不是为现实中的人类生活服务。他在设计图上画出一条条优美的平行线条,成千上万的人就要按照他想象的方式生活。这些郊外的巨大公寓楼,渐渐成了一个阶层的居住地。你搬进去以后,似乎一辈子就在社会中被固定住,很少有流动的可能。这种建筑不是鼓励各阶层之间的融合和沟通,而是把一个阶层和其他阶层隔绝。结果,这种非人性化的“居住的机器”成为了“异化的机器”,成为反叛集团的滋生地。
虽然有许多都市问题,但都市还是在传统的脉络中成长,这种集中式的巨型公
寓相对较少,反叛力量不容易聚集。更何况,美国的许多职业青年,刚刚毕业出道
时就住在喧闹的城市里。等成家有了孩子,移居到安静、空间大的郊区。再等孩子
一上大学,形成“空巢”,又卖掉郊区的大房子,迁到城里的公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和其他阶层混居。但柯布西哀式的设计很少考虑这些。房子全是一样的尺码,一样的价格。各阶层的人无法混居,等于制造了阶级对立。
寓相对较少,反叛力量不容易聚集。更何况,美国的许多职业青年,刚刚毕业出道
时就住在喧闹的城市里。等成家有了孩子,移居到安静、空间大的郊区。再等孩子
一上大学,形成“空巢”,又卖掉郊区的大房子,迁到城里的公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常常会和其他阶层混居。但柯布西哀式的设计很少考虑这些。房子全是一样的尺码,一样的价格。各阶层的人无法混居,等于制造了阶级对立。
中国的经济适用房怎么搞?希望政府好好借鉴美国和欧洲的经验和教训!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