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来流传一句谚语:“总统——你什么都不是!”
这话并不是夸张。
首先,国会可谓是美国总统的“直接上司”。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个笑话说,奥巴马现在最大的愿望不是当总统,而是“降职”当个参议员。这样,他的医改方案就可以顺利通过了。奥巴马受困医改,民主党资深参议员格拉斯利(CharlesGrassley)感叹说“奥巴马经验不足,他把太多希望寄托给国会,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弱总统”,这话丝毫没有夸大其词。国会数百议员身前是各党和各州的争斗与瓜分,身后站着的是美国上万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团,这是世人皆知的秘密。一个世纪以来,除了罗斯福的“新政”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时期,国会从来没有真正和总统“亲密接触”过。美国总统想要签署任何法案,不但必须在参众两院卑躬屈膝,争取拿到多数票支持;而且稍有不慎,国会还会祭出弹劾总统的杀手锏。如今,民主党又在国会节节败退,让奥巴马怎能不火烧眉毛?
然后,美国上亿选民则是美国总统的“间接上司”。美国政治生态的标签在于“四年一大选,两年一小选。”四年的总统大选和两年的中期选举,现任总统、候选人和议员们面对数亿选票,自然是不敢怠慢。然而,如果因此以为美国政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那也错了。对于全民选举,除去选举过程中广为人知的金钱影响外,选举的程序本身是否能够造就出当年华盛顿梦想中“民主、民权、民生”的官僚体系,还有大大的问号。1960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四位政治学家出版了一本影响美国社会至今的书:《美国选民》(TheAmericanVoter)。这本书通过翔实的数据和调查说,其实三分之二以上的美国选民在选举投票时,根本就没有仔细读过候选人的施政纲领。相当大一部分美国人甚至连候选人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拼,就去投票了。对于国家长远的战略,复杂的政治理想,他们既不明白,也不关心。选民们更多在意的是眼前——最低工资有多少?消费税的税率是多少?高速公路限速有多少?难怪奥巴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演讲现场提高嗓门,连呼三声“工作、工作、工作”,而不再像一年前一样,精英主义地向大众呼吁以医疗改革作为“美国长期发展的基础”了。面对政治教科书中的“近视选民”(myopicvoter),奥巴马再一次低下了头。
一言以蔽之,美国总统有着两个“上司”,一个是国会,一个就是“近视选民”。总统在立法中必须处处小心,生怕得罪了国会了议员们,血压就只能随着议员们投下的反对票而上升;在施政中又必须战战兢兢,处处体谅到选民们“近视”的现实。2010年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新书《自由落体》(FreeFall)中说,“美国必须改变,但这改变已经直指资本主义本身(‘Wehavetochangecapitalism’)。”斯蒂格利茨在2010年1月底对国会的证词中甚至说,美国陷入危机的根源,便在于银行完全忘记了他们的“基本社会任务”(basicsocietalmission)。或许,一年前的奥巴马并不否认,美国已经需要深层改变。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医改方案中,坦率直面国民的“社会主义”批评的总统。然而,各怀已心的国会议员和已经被惯坏的“近视选民”们,却让美国精英阶层和平民大众的距离越大越开,对话的空间也随之越挤越窄。在国会和选民面前,奥巴马贵为美国总统,也不得不妥协。
那么,夹在国会和“近视选民”中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两位数失业率和高额政府赤字,谁来帮奥巴马完成这个短期妥协呢?奥巴马想到了中国,想到了用攻击中国来完成他的“乾坤大挪移”。
今天,在美国国会议员,利益集团和众多“近视选民”的眼中,中国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中国人太省吃俭用,储蓄太多,都不买美国的东西;反过来,中国卖给美国的东西又太丰富太便宜,让他们不得不买。如此,他们认定,就是中国,让美国的工人们都没有工作了。
于是,中国在关键时刻成为奥巴马解决燃眉之急的出气筒。刚刚进入2010年,奥巴马便决定,在贸易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一系列“反倾销、反补贴”审查倾囊而出,并开始酝酿再次抛出“人民币升值论”的杀手锏。有议员甚至建议,如果中国政府再不按美国的要求对人民币进行升值,美国财政部就应在于2010年4月发布的有关外国货币半年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以利国会对中国实施进一步的贸易制裁。
奥巴马的算盘是很明确的。如果人民币如愿升值,自己便有机会向国会和选民许下一个“美国对华出口即将增加”的美好未来,并以此作为缓解就业问题带给中期选举压力的突破口;如果人民币保持强硬,自己便也有机会在国会和选民面前转移视线,“你看,就是中国故意在让美国人民失业!”把皮球踢给中国,奥巴马似乎感到松了一口气。不管中国如何应对,自己现在总算是在国会和选民面前做出了交代。
可是,回首奥巴马访华时在故宫和长城的留言,回首奥巴马在哥本哈根峰会上对温家宝总理的谦虚,回首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对中国制度的欣赏,我们分明看到奥巴马心中的矛盾与无奈。夹在美国国会和“近视选民”之间,这不是奥巴马个人的悲哀,却深刻的揭示了美国式政治民主的两面。民主的制度和土壤,让美国总统永远无法成为权力暴涨的太岁爷;但民主的现实形式和对金钱的妥协,则让美国总统的长期理想往往在各种短期选举目标的压力中黯然神伤。
不但如此,美国式的普世世界观,还让美国选民往往以自以为是的道德姿态俯视中国。你看,中国还没有我们这样的民主,中国还不懂得什么是“人权”,他们就必然应该受到挑战和制裁!美国议员和选民们常常认为,中国只要有了美国式的民主,便就会和美国“一条心”,乖乖的听美国的话了。白宫发言人2月初在解释对台军售时,重复的也竟然是一句连台湾民众听来也会觉得好笑的话:“美国希望保护台湾的民主持续发展。”真正健康成熟的民主制度,难道还需要在立法中写明另一个国家的“保护”?所以,短短一个月内,对台继续大规模军售,坚持会见达赖,便在这样的俯视心理中纷至沓来。是的,在国会和选民开始“给奥巴马一点颜色看看”的时候,奥巴马做出的改变,便是这样的乾坤大挪移,“给中国点颜色看看”。
我们应该告诉美国什么(二)奥巴马为什么对中国玩火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