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后”的第一年里,美国总统奥巴马似乎出师不利。
新年伊始,美国东北,马萨诸塞州的居民们开始陆陆续续接到相同的电话,但这个电话却不是拜年的。“请投票支持民主党候选人科克利(MarthaCoakley)”,成了一时大家的流行语。然而,即使奥巴马和前任总统克林顿都亲临麻省为科克利助选,民主党在麻省近半世纪的强势却依然止不住大江东去。2010年1月19日,共和党候选人布朗(ScottBrown)击败科克利,成为麻萨诸塞州自1972年以来的首位共和党参议员。
胜负本兵家常事,但让奥巴马难以接受的是,这竟然会发生在麻省。要知道,麻省向来是民主党最大的票仓,被称为“深蓝之地”。麻省刚去世的上任参议员,也正是半世纪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在美国上下享有崇高威望的爱德华·肯尼迪。奥巴马就任总统一年之际,共和党竟然在民主党的老巢翻盘,可谓给了奥巴马一年辛苦当头一棒。
最令奥巴马窝囊的是,民主党在麻省的失败,还恰戳到了他最为关注的医疗改革难产之痛。布朗竞选参议员的最大口号,便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奥巴马医改”。而麻省民众在接受采访时也纷纷放话,就是“要让新参议员把对医疗改革的反对带到华盛顿去”。
奥巴马不得不低头。在1月27日的国情咨文中,他坦诚自己在医改的理想和核心理念上与民众的沟通远远不够。然而,布朗胜选,给奥巴马的打击还不仅仅是在麻省的面子。作为一名“关键先生”,布朗的成功搅局,让民主党和亲民主党派在参议院的席位从60下降到59。60,在美国政治文化中是和中国60天地轮回一般重要的数字。任何法案必须在参议院获得60票的绝对多数支持,才可能获得通过。这样,在参议院已经拥有41席的共和党相当于已经宣判了奥巴马医改方案在参议院的死刑。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0年1月21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比4的微弱优势,表决通过了一项针对利益集团的重大法律裁定。按照这项裁定,美国的公司、非营利团体和其他利益组织将被允许像普通公民个人一样,拥有直接在选举活动中表达意见的权力。这项表决结果,直接推翻了美国103年以来一直恪守的,严格限制利益团体,而只允许个人直接参与选举活动的规定。
当然,奥巴马对这项裁决的反对是激烈的。在国情咨文中,奥巴马站在道德的一面大声疾呼:“选举应该由美国人民决定!”但是,这却不能掩盖民主党和奥巴马自己在这项裁定中受到的巨大冲击。要知道,在美国政治生态中,民主党是天生的“穷人党”,共和党便是另一面的“富人党”。长期以来,共和党的政治基础便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中上层和大型财团,而民主党则正是发源于美国的蓝领阶层。一言以蔽之,民主党的优势在于“小散户”,而共和党的力量则来自“大庄家”。2008年,奥巴马正是以“中小选民杀手”的身份赢得与麦凯恩的总统竞选的。当年总统竞选的筹款记录显示,奥巴马的筹款中接近三分之二是来自于每份小于200美元的中小选民捐款,而麦凯恩在这一项上的比例则不到三分之一。如今,最高法院新裁定一出,共和党背后的“大庄家”们蠢蠢欲动,怎不让奥巴马惊出一身冷汗?
两天之内的变化,既出乎奥巴马的意料,又不偏不倚击中他的痛处。一年之内,奥巴马先后五次为医疗改革立法设定期限,却次次拖延。医改方案从最初“为美国建立长期发展的基础”,到如今最重要的“公共医疗保险计划”被截肢,其控制医疗费用的初衷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如此,参众两院版本的合并,还不知道要拖到何年何月。而在这样的拉锯战中,联邦赤字再度翻番,2009年美国政府开支高达年度GDP的近30%,成为二战之后的最高点,换来的却是美国的两位数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奥巴马本人的支持率暴跌20%之多。如今,2010年中期选举迫在眉睫,美国民众们纷纷发问:“奥巴马,你答应我们的改变呢?”
“最近有点烦”,让奥巴马惯有的理想主义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国情咨文中,奥巴马一改一年前就任伊始的高调,开始为自己寻求一个安全的退路。奥巴马说:“我竞选时是曾承诺改变。如今,我也知道,有许多美国人对我是否愿意改变,是否能够改变这样的问题,已经是不太相信了……但请大家记住,我从没有说过改变很容易,或者说凭我一已之力就能做出改变。在一个有3亿人口的国度,民主常常可能伴随着混乱和复杂。当你尝试重大改变的关头,总会引发各种争论和冲突。这就是现实。”
曾几何时,“改变”是让奥巴马连胜希拉里和麦凯恩这两大上流名门,成为“神奇小子”的重要砝码。美国人常说,这个黑人,曾在非洲颠沛流离,30多岁才从学校真正走入社会,当参议员才短短4、5年,甚至出生是不是在美国都搞不太清楚。但他已经是美国总统了。为什么?就因为他对3亿多美国人承诺了“改变”。
我们应该告诉美国什么(一)美国发生了什么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