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的实质在于创新


 


传统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诸种职能的发挥,保证企业按

预定的方向和规则运行。我们认为这样的说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它没有把管理的真正本质创新突显出

来。
1、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创新
任何企业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分为两大类:程序性问题与非程序性问题。无论是前者还是

后者,其妥善解决都要依靠管理创新,都要依靠管理主体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并付诸实践。表面上看,对于程

序性问题,管理主体只要按既定的程序或规范来投入并配置和利用资源,便可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是,如果

我们从程序的产生和变迁的全过程来观察分析,便可知道,任何现在的程序都是以往无数创新成果累积而成

的,任何现在的程序又都是未来创新的起点。至于非程序性问题,对管理主体而言,没有既有的程序可供参

照,必须依靠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发现并实施配置资源的全新方案和途径,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其妥善解

决只能依赖管理创新。
2、从企业运行来看企业管理创新
任何企业都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动态的、开放的非平衡系统。所谓动态,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各要素处在不断

变化之中,并造成企业整体的变化;所谓开放,指企业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要不断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

交换。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它必然会对该企业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

动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企业内部的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企业若不及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

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而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

要素所不容。这种为适应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的局部或全局的调整,正是企业管理创新。
3、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企业管理创新
当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主体已经不能把自己的目光仅仅局限于有效地整合稀缺的资源

,而更应当关注“可持续发展 ” 问题。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

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

未来》一书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

发展。” 这必须依赖企业管理创新才能做到:既有适度的经济发展,又要消除贫困;既能控制人口增长,

又能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既能延长资源供给年限,又不断开辟新的资源;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环境,维护生态

平衡;实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以满足就业和生活的基本要求;推进科技进步和对危险的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