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只是曾经的旧厂房,现在,这个地处员村、车陂之间的旧化工厂,现在已经属于羊城晚报集团旗下,名唤“羊城创意产业园”,是一个时尚的创意产业园区。机器已经拆光,只留下一些金属部件,以装饰品的身份,点缀在浓密的亚热带观赏林木之间。曾经是工人们吃大苦流大汗的地方,如今白领小资出没。
今天下午15时开始的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展广州巡展照例选择这个地方,倒是符合潮流。自从北京798走红之后,全国都掀起了一片旧工厂改造的热潮,连佛山市,都迫不及待把一间陶瓷基地腾空,希望艺术家们能在工业的残骸里找到灵感;偏远的湖北省宜昌市,也将大山里的809厂变成艺术区。
北京的神话是世纪之交开始的。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大山子地区,又称大山子艺术区,原为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老厂区所在地。艺术家利用原有厂房的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现今798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羊城创意产业园,这原来的广州化纤厂,也可能就是广州的798。
第五届连州国际摄影展打出的口号是“在场与再现”,强调的是摄影与真实世界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而新闻摄影作为纪实摄影中最产业化的一个类别,无疑是探讨真实世界的最佳工具,也是最有力的工具———尽管曾多年担任报社图片编辑的艺术总监段煜婷自己都认为:“在对于摄影最根本的属性上,新闻摄影师最能理直气壮地代表摄影的所谓‘真实性’的,尽管这个真实永远是摄影记者们煞费苦心而接近的真实,或者根本就是不真实的。”
连州摄影展探讨的就是这样的问题。摄影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如何通过自身的强悍传播能力,介入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
基于这样的认知,本次展览的作品中,摄影记者或者纪实摄影师成为最大最受关注的作者群。身处传统纸媒最发达的广州,广州的摄影记者群自然也成为本次展览颇为引人注目的群体,邓勃、王轶庶、严明、高笑,这些人大都还在新闻最前沿工作。
而在充满历史感的旧厂区展览,就是现实的作品再度重返现实。除非是注定伟大的作品,一般来说,艺术作品还是要场景的配合。所以,在斑驳的旧厂房或古建筑里展览,会让作品和环境形成一种和谐的、戏剧性的关系,像是两个展览的结合,引人入胜。这就是新艺术热爱旧建筑的理由。旧,也因此变成新锐。
由此也可以看出旧建筑咸鱼翻生的可能。比如这个创意产业园,不仅受到艺术界欢迎,也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从今天开始,一连十天,欢迎大家去这一个老厂看艺术,不要钱。
广州青年摄影师严明的《我的码头》,是严明在私人时间拍摄的重庆与三峡,代表当下中国的梦幻般的荒诞现实。在私下聊天中,他自称“新古典主义”,以此将自己与各种怪力乱神的当代“点子摄影艺术”划清界限,强调照片本身的纪实属性。
在展厅里占据了巨大篇幅的是年度杰出艺术家金奖获得者———美国摄影师利奥·罗宾芬的作品《伤城》。作为2001年9·11事件的亲历者,9·11那天,他刚刚和家人搬到距离世贸中心仅两个街区的公寓,行李还没来得及完全打开,就见证了21世纪之初最不可思议的瞬间。一年后,罗宾芬开始将镜头对准世界上那些同样遭受过恐怖袭击的城市,像心灵猎手般通过一张张迥异的面孔剖析城市的伤痕
另一张伤城
鲍建军 解说者
印在摄影展指南小册子封面的,是著名战地记者唐·麦卡林的作品———1968年2月在越南拍摄的《患战斗疲劳症的美军海军陆战队士兵》,这是向经典的一次致敬。挑选这样一张“旧照片”,可以看出展览探讨“在场”的决心。
王久良长时间对城市垃圾场的关注,获得了另一个金奖。那些巨大的垃圾图片,与悬挂图片的斑驳厂房墙面,仿佛是一种映衬,一种工业与环境的隐喻。他将镜头对准的是新闻摄影师早就关注过的社会热点,但是他表现得更为执着,更为专一。这恐怕也足以让新闻界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