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 中国多起校园血案的原因
导读:中评社14日转载美国《时代周刊》文章,题为《中国发生多起校园血案外媒分析原因》,文章由梁卓钧编译,摘编如下:
尽管中国政府要求加强校园保安,校园血腥事件仍然接连发生。文章说,这一连串血腥事件使人们对中国精神病人的治疗以及校园安全等提出疑问。政府目前正忙于寻求阻止校园血腥暴力事件的方法。
12日上午,陕西省发生校园血案,造成7名学童及2名成人死亡,至少20多人受伤。袭击者拥有幼稚园旁边的一间房子。这是8个星期内第6起校园血案,6起校园血案一共造成17人死亡,数十人受伤。首起事件发生于3月23日,一名42岁医生在福建南平实验小学用刀杀死8名学童,另有5名学童受伤。袭击者郑民生在审讯时表示,他因求爱未遂而感到愤怒。郑民生4月28日被执行死刑后,当日,广东一名33岁男子陈某刺伤15名学生及老师。他曾经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但因患上精神病而被终止其工作。另外两起袭击分别于29日江苏省泰兴镇及30日山东省潍坊市里发生。
文章说,这一连串校园血案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但却有相似之处。袭击者往往是中年男人,单独行动,至少3名袭击者曾被确认有精神问题。在短时间之内发生多起类似的袭击,反映袭击者可能在模仿别人的袭击行为。“这个问题存在多年,但是,在短时间内发生多起同类型案件,很大程度是由媒体报道所触发。”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丁学良表示。
丁学良表示,缺乏精神病治疗机制是引发近期多起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上年6月,医学杂志《刺针》(The Lancet)刊登了一个综合中国四个省份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在被诊断患有精神病的人当中,只有5%的患者寻求专业的治疗。4月12日,一名姓杨的男子在校园门外捅伤7名学童,杀死一名学童及一名81岁老妇,他曾经两度接受精神病治疗。他的家人曾决定让他接受更多的治疗,可惜已经太迟。他在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的前一天就已经失控。
这些袭击也反映出中国司法制度的弱点。面对政府,不满的一方往往缺乏诉讼的资源。袭击者因个人的不满,策动血腥行为。报道引述新华社消息指,4月30日,45岁的王永来驾驶摩托车闯入校园,锤伤5名学童,最后引火自焚身亡。据悉,王永来动用毕身积蓄,为其儿子盖了一所房子,因在农地违建,被迫清拆,相信他曾被地方官员激怒。
当群众认为被地方官员不公平对待时,他们有权向上级机关申诉。报道指,上访制度既过时又欠缺效率。一项研究指出,在1000起上访个案当中,只有2起得到具体的结果。为了减缓校园血案的蔓延,政府应该取采行动,减轻司法系统被滥用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马皑表示,“长远而言,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让任何人都能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对待。”
文章说,短期之内,中国需要思考如何提升校园安全。学校之所以成为袭击目标,是因为精神错乱的袭击者较容易在学校造成较大的人命伤亡。“行凶者不但对社会构成恐怖和伤痛,更希望引起别人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关注。”马皑说。在中国,私藏枪枝是被禁止的,袭击者只能用利刀等简单武器,这能够解释为什么近期的袭击行动均以学校为目标。他们是“软目标”(soft target),袭击者仅以利刀即能造成重大伤亡。丁学良表示,这是最容易惊动社会的方法。
中国政府决定把学校安全列为首要事情,然而,最近发生的袭击显示,中国对于校园保安的措施仍存在加强的空间。5月1日,陕西省教育厅下令要求学校“对出入校园人士进行严密监控,登记所有访客,避免未获邀请人士进入校园,加强上课期间校门的管理。”然而,要求下达未到两个星期,一起校园血案便于12日发生。
来源:《星岛环球网》
网址:http://news.stnn.cc/ed_china/201005/t20100514_1323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