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当金融中心
继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之后,期许大连构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
1月15日的尾声。香格里拉大饭店14层楼的垂直落差,之下,装点了城市冬夜的2010魅力颁奖盛典刚刚落下帷幕;之上,以嘉宾身份出席的连玉明没有丝毫困意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笑意盈盈。前一秒近水楼台阅尽风月,下一秒随手拖过一把椅子随性而坐指点江山。
这位城市专家对于大连的关注始自上世纪90年代,对他来说,这座海滨城市的发展轨迹如同烙在手心的掌纹一般,了然于胸。因此,面对记者的每个问题,连玉明都能瞬间做出系统而精准的回答。可即便如此高效,采访却还是延续到了1月16日的凌晨。“没关系,我经常会晚睡。”依然面带微笑,依然没有倦怠的迹象。
这大约就是连玉明的常态,一位时刻保持着思维清醒的学者。
大连在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两个战略目标定位的层次是“东北亚国际”级,但在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上是略显保守的“区域”级。我认为,大连具备构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应当有信心、有底气提出这样的口号。
大连应有信心构建国际金融中心
《新魅力•财富》:您认为大连的城市经济结构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环节?
连玉明:大连城市经济结构的一大特征,是国际化程度高。我认为在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大连目前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即由外延式的扩张,转向内涵型发展,以城市功能提升取代规模扩展。经济结构决定城市功能,我认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将是大连城市功能提升的核心。
大连曾经提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这三个目标的确定,标志着大连在未来将承担多种生产要素的流动中枢功能,这些生产要素包括最基础的物流、人力流,层次高一点的信息流,再到层次最高的金融流,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区性经济枢纽。但是,我也注意到,在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两个战略目标定位的层次是“东北亚国际”级,但在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上是略显保守的“区域”级。
我认为,大连的产业结构调整,应当将城市功能的区域定位进一步提升,不满足于服务一个区域,而应当服务整个东北亚,其核心便是金融。对于大连来说,建设“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体现出了金融对于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力,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业,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大连具备构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应当有信心、有底气提出这样的口号。
《新魅力•财富》:在2000年曾经关注过大连的环境改造,2009年您又以“国家战略、北方门户、核心地位、龙头作用”这16个字来概括大连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您如何评价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大连的经济发展前景?
连玉明:“国家战略、北方门户、核心地位、龙头作用”,这个定位标志着大连的发展将进入三个新阶段,即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标志,大连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二是以全域城市化和区域一体化为标志,大连进入统筹发展的阶段;三是以抢占北方开放门户和打造腹地开放平台为标志,大连进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三个新阶段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大连将迎来新一轮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也是大连城市战略新的转型期、城市发展新的加速期和城市价值新的提升期。抓住这个机遇,抓好这个定位,提升核心地位,发挥龙头作用,是新时期大连新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实践的首要问题。
要抓好一个规划,提升城市功能。规划是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落实大连的新定位,要更加注重大规划引导大发展。城市功能是由城市结构决定的,优化城市功能必须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优化结构的前提是做好规划。落实新定位,产业支撑是关键。大连发展的关键,就在以现代产业集散区为核心的高端产业体系,必须形成标志性园区,围绕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开放型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高端产业体系的形成,直接关系到以大连为核心的辽宁沿海经济带能否抢占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先机,能否打造聚集国内外资源要素的高地。
抓好一个产业,提升综合实力。落实大连的新定位,产业支撑是关键。要打造以现代产业聚集区为核心的高端产业体系,这是一个产业集群。这个集群必须形成标志性园区、标志性产业、标志性企业、标志性项目和标志性品牌。
抓好一个品牌,提升开放水平。大连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大连要通过开放抢占先机,优化资源配置,突破行政区划体制障碍,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对外开放先导区、投资创业首选区和和谐生态宜居区。特别重要的是,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这个品牌,首先要把大连这个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强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腹地繁荣,构筑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如果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大连迎来千载难逢的外部机遇,那么全域城市化则是大连发展的内在动力。
《新魅力•财富》:您提到了“全域城市化”的概念,今年的大连市政协会议上明确提出力推大连进入“全域城市化时代”,在您看来,全域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连玉明:如果说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大连迎来千载难逢的外部机遇,那么全域城市化则是大连发展的内在动力。
全域城市化、区域一体化,在目前的历史阶段,其核心是城乡一体化。若要实现全域一体化,则城乡一体化必须实现,衡量城乡一体化的标准有这样8点: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投资体制一体化,城市管理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安全稳定一体化,财政体制一体化。这些标准既涵盖城市硬件功能,又包括了城市软性实力,所以说全域城市化是一个复杂、多方面结合的过程。
除了城乡一体化之外,全民现代化是全域城市化的另一核心问题。文明的发展,其根本是人的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人的现代化。如何改善提升城市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别把低碳技术化,它是种生活方式
《新魅力•财富》:前不久您提出,北京应当率先建设低碳城市,您是否认为如今我们已经具备了创造低碳城市的能力?
连玉明:低炭经济这个话题已经讨论了很久,但是从产业层面进行的讨论很多,低碳城市的概念刚刚提出来。“大城市化”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这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城市的聚集能力更强。“大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新的能源,包括新能源开发与旧能源改造,必然带来新的产业革命,以及新的生活方式。
至于提出低碳城市的实际,我认为低碳城市就意味着低碳的生活方式,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提出低碳生活的概念永远不会过在,只会过晚。这不是企业的责任,也不是政府的责任,而是每个人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承担的责任。
经济增长带来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但是我们都清楚,这样的改变对于地球是不健康的。
《新魅力•财富》:既然提到了低碳生活,您认为我们是否应当制定一些针对所有人的生活规则,比如“排碳税”?
连玉明:一个理智、成熟的社会,任何一个元素都不应当靠法律强制约束,而是法律与道德共同维系的。法律制定了生人社会的基本原则,道德则是熟人社会的生活标准,而生人社会与熟人社会共同组成了城市,因此道德和法律应当齐头并进。至少在目前阶段,我觉得进行教育、普及低碳文化,是更为重要的。
《新魅力•财富》:在您看来,低碳生活观成为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价值观,需要多长的时间?
连玉明:首先我要强调,低碳是一种发展观,发展有阶段性、周期性、非均衡性的特点。低碳与城市化繁荣有矛盾之处,又要低碳、又要发展,就必须做出取舍——不发展是最低碳的,城市与农村相比,一定是城市碳排放量更高,但我们不能让城市农村化,那是人类发展的倒退。因此,我们要保持理性、成熟的发展,不要让低碳成为束缚。
再回到低碳生活观的话题,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形成都需要时间,甚至几代人的探索,因为理念很容易被接受,但由理念转化为行为,则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这个过程会被科技等原因影响。
所以我们很难判断,也许有一天,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被开发出来,成本比石油、煤炭还要低,那么低碳生活很短时间内就能普及。
不能因为需要时间,我们就放弃探索。可以这样说,低碳要从娃娃抓起,不要技术化“低碳”,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
著名城市专家连玉明坐镇大连把脉未来:敢想敢当金融中心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