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策】 商圈论


     

汽车服务商圈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它伴随企业的发展而成长成熟,并且发生进化和演绎,同样的服务,甚至几乎同样的规模,却有着不一样的商圈。某种意义上说,商圈因我们的运作而确立其大小,而就在这大与小之间,差异的基因成就了种种不同之果。

理解这样的观点并不是很难,首先,团队、服务的不同、对汽车流通不同业态的理解差异以及营销网点的布局等等,构成一家汽车流通企业的基础商圈。直观上,在我们所经历的4S店客户当中,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的销售顾问或服务顾问与某些客户关系相当密切的时候,即使客户已经搬家至30公里或更远的地方,他们仍然会再次来4S店消费。那么,依照这样的不完全推理,如果我们所有的销售顾问和服顾问都做的足够好,我们4S店的商圈在不经意间被扩大了,假如我们的二级网点也同样如此,我们的商圈将会被充分地放大。在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下,譬如由于城市中心土地价格的飙升或城市规划的调整,我们被迫从城区搬迁到了较远的郊区(事实上,一些城市已经发生了这样的情形),那么,是否原有的商圈仍然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非常幸运地搬迁至一个汽车流通企业的聚集区,譬如汽车大道或汽车园区,处于一个汽车流通产业族群之内,如果这样一个族群的辐射半径是跨区域的,我们也将会拥有更大的业务商圈。

另外一种情形是我们的业态本身所形成的,在4S店,销售新车的服务半径通常会大于维修服务,二手车会比新车有更大的服务半径,较高端的新车销售会比低端车有更大的服务半径,同等档次的车辆,金额较大的维修服务(譬如事故车修理、发动机大修、自动变速箱修理等)会拥有较大的服务半径。在4S店之外的情况是,二手车市场、较大规模的汽车有形市场、汽车大道、汽车园区,毫无疑问,也会拥有较大的服务半径,甚至,服务的半径会延伸至外阜其他区域。

既然如此,我们的营销策略也就有了可以发挥的较大空间!所谓精细化营销,既在于每件工作的细节,也在于每个策略的精细化。换句话说,商圈有着可以运作的较大空间,因而,4个S,对经营者而言又赋予了新的意义。至于产业族群的品牌力量,更有其特殊的商圈号召力。

其次的问题是,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对此,笔者已经谈过许多,在跨越时空的虚拟世界里,传统的商圈定义在一点点地被改写,需要强调的是,虚拟的世界正在日益变得真实,就商圈而言,其边界已经被变得日趋模糊,打个比方,商圈已经犹如昆虫的触须在其局部区域长长地延伸出去,范围经济在争夺传统的规模经济的固有地盘,个性化在抢夺共性的固有地盘,一些坚如磐石的传统据点已经在动摇,譬如,假如拥有足够的信任,专业的汽车经纪人的也许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如果有人为他们提升信任度,如果他们既专业又收费合理,焉知他们不会分走4S店一杯羹?假如他们真的分走了一杯羹,4S店又将如何面对?汽车营销渠道又将如何规划?而当商圈真的出现这样的变化,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地理的因素依然很重要,是形成传统商圈的重要基础,当打破地理界线的因素出现的时候,商圈的运作将变得格外复杂。某种意义上,对商圈的重新解读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身处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重要的融合阶段,我们发现,商圈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着日益复杂的变化。

既然如此,汽车流通企业对其商圈的掌控和运营便有了显而易见的意义。若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很有可能,我们将会为此付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