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开电子厂沦为香港开出租车


昨日去香港,遇见一香港出租车司机,没想到他竟是中国电子产业最早的开拓者之一,而如今他们没有赶上快速的电子产品升级换代,并且在新一代大陆电子厂(山寨厂)的崛起之下,加上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深圳工厂被迫关闭,回到香港沦为出租车司机。

 

“八零年代初我们就到深圳开电子厂。”他说,“那时的生意很好做。我们生产磁带录音机,销往中国内地和全球。”他接着说道,“再后来,我们生产收音机、计算器、电子钟,销量也不错。”

 

接下来,他们还生产过游戏机、MP3/MP4、车载电子产品等。“然而,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由于我们面向出口,所以就关门了。我回到香港,香港政府没有任何补助金,现在就开出租车了。”他抱怨道,“我们做的东西,都让手机厂商集成进去了,我们没有出路了。”

 

 “难道,你们没有转产做手机吗?” 我问。

 

“你有看过谁用国产的手机?大家都用是的洋品牌。”他答。

 

我笑了,也明白了他为什么会退出中国市场了。他的故事非常有代表性,代表了很多香港电子人的创业史。从八十年代初在广东电子市场呼风唤雨,至九十年与台湾公司争风吃醋抢地盘,到2000年代被大陆民营/山寨企业逼到墙角,再到2010年完全撒离大陆市场,回到香港养老(开出租车),为什么会走出这样一个悲剧?

 

难道如他所说,都是手机惹的祸吗?不尽然。现在中国市场的很多数码厂商、游戏机厂商和车载厂商仍然活得有滋有味,并且快速跟进最新潮流满足用户需求;难道如他所述,国产手机没有人用,大家都是用的洋品牌手机吗?这就更不对了。中国去年的山寨手机少说也有3亿台,并且其中60%以上出口到海外市场。所以,他的失败故事,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错误理念导致的:跟不上快速变化的电子产品需求,也不重视草根用户的需求,眼高手低;另一方面,是被这几年来迅速崛起的本土山寨打败的,这些本土的山寨按班派抱团形成非常完整的、迅速反应的供应链,而香港电子厂商则显得相对孤独。所以,他们在高端市场打不过日韩,在低端市场打不过山寨,只有退出。

 

不过,台湾厂商不同,台湾厂商背靠台湾成熟的产业链,仍然在大陆市场呼风唤雨。所以,香港电子厂商悲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没有成熟的、完善的电子产业链来支持他们,所以,这也是命运。

 

所以,我要向那个为中国电子业作出贡献的出租车司机致敬,向老一代香港电子厂商们致敬。是他们孕育和培养了中国大陆的电子产业。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