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压力大 抗通胀如何进行才能不亏钱


     通货膨胀,这样一个让经济学家都很难解释清楚的概念现在居然成了街头巷尾的口头禅。3月份和1季度的经济数据即将面世,对于近几个月来温和的CPI数字却难掩物价猛烈上涨现实,通胀预期日趋强烈,通货膨胀注定是2009年乃至2010年的一个经济热词。专家们为通货膨胀是否到来、通货膨胀何时到来而争论。在通货膨胀的预期下,我们应该如何投资理财才能减少通货膨胀的冲击,现在究竟该买房还是买黄金呢?还是其他呢?
 (来源于世界经理人网
http://finance.icxo.com/htmlnews/2010/04/06/1408610_1.htm

 


  通货膨胀压力大 抗通胀如何进行才能不亏钱

  通货膨胀,这样一个让经济学家都很难解释清楚的概念现在居然成了街头巷尾的口头禅。笔者近期最经常听到的问题就是:通胀来了,该怎么办?当反问一句什么是通货膨胀时,得到的回答往往是货币太多了、物价上涨了。这个答案也似乎没错,但如果对通货膨胀的形成传导机制还一知半解,对通胀的类型和影响还浑然不知,只因为听别人说通胀要来了就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押进去,这是否太鲁莽和荒谬了。

  本文不想对这一经济学名词做学术上的探讨,只是想就人们对通胀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揭示。既然大家都这么关心通胀,通胀也确实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巨大,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把它看清楚。

  许敏左手黄金,右手房产

  在猪肉一天一个价儿、CPI屡创新高的2007年,许敏把手中的股票清仓了!

  她2005年入市,当时“点位低,运气又好”,后来股市一路狂涨,屡创新高,她又及时离场——那一拨的辉煌经历她现在说起来还很激动。不仅成功避免资产缩水,还实现净资产增值。许敏今年四十岁,上几轮通胀她印象深刻,而且积累了一定对抗经验。

  90年代中期那轮通胀爆发时,许敏还年轻,她眼瞅着手里积攒了很长时间的钱在不长的时间内缩水,心里深为没做任何准备而懊恼。之后,她开始学习经济学知识,留心市场变化,关注政府新出台的政策。因此才有了2005年抄底的传奇经历,她的总结是:一定要看得准,出手早,走得快。现在,她说她对股票市场看不明白,不打算涉足,主要精力放在了黄金和房产上。

  从今年年初,许敏开始买入黄金。刚开始除了实物黄金,还买了一点纸黄金,但她说现在买纸黄金已经没用了,要买就得买实物黄金。黄金的这波行情是从4月20日左右开始起来的,据专家说,美元的一路走跌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一路走高,给黄金价格带来很大的支持。她印象较深的是6月1日金价还是272元/克,6月3日就涨到278元/克了。与之前相比,每盎司黄金的价格上涨近百美元,甚至有可能突破1000美元/盎司的关口。

  有很多人说,近期黄金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扬,已将达到历史的高点,投资黄金已经不保险了。但许敏觉得黄金能够抵抗通胀的观念在大家的观念里根深蒂固,不会使大家失去购买热情,惯性,而黄金投资者们更是充满了跟涨不跟跌的勇气。所以即使市场还在不断盘整,她也不会过多担心。

  除了关注黄金市场,许敏近期还在海淀某名校附近投资购买了一处学区房。该学区房交通便利,虽然现在买入价就不低,但是她坚信,好地段、好学校加上房子本身的条件,令这套学区房更显稀缺。

  许敏说不动产投资具有一定的资金门槛,因此在选择时本着“商铺优于住宅,具有地标性的豪宅更优于一般住房”的原则的指导下,她也看了一些别墅、商铺,但最后还是没有出手。除了自有资金的局限外,更多还是考虑到不论经济形势怎样,大家对于孩子的受教育支出是一定不会吝啬。许敏相信她购买学区房是个正确的决定。即使升值空间不大,跑赢通胀、保值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都在做这样的事了,她的银行理财顾问曾对她讲,银行里的放贷已经很忙了。

  都市白领尽可能减少负债

  白领蔡小姐最近被买豆腐的事烦死了,今年初新出锅的豆腐还是1元一块,到了春夏之交就成为了1.2元一块;而到了秋季,已经是每块1.5元,而到了年底呢?1.8元啦。“价格就这么开始普遍地、全面地、没有死角地、大规模地涨上去了吧。”蔡小姐表示,现在豆腐涨,啤酒涨,猪肉涨,粮食涨,成品油涨,住房价格涨,水电也要涨,也就是说,衣食住行全面涨价。“再怎么涨,咱每天也得居家过日子啊,对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也是很关注的,连我最喜欢吃的豆腐也涨了八成,还让不让人活了?”

  蔡小姐连夜整理出一套对抗通胀的方案,首先要保持必要的现金储备,因为这无异于为家庭储备了过冬粮草。其次,在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时,最好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开支,譬如刷卡要遏制冲动消费,推迟一些大额奢侈消费等。另外,还要清点一下自己的资产和负债,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负债,不要做负担过重的房奴、卡奴,谨慎参与保证金交易等。当然更要注意,钱放在手里是会贬值的,保值才是最大的理财。

  储蓄计划被通货膨胀打乱

  余欣,女,25岁。两年前刚毕业的她本来商量好和男朋友一起攒钱,期望五年后在父母的资助下买房,没想到通货膨胀汹涌而至,尽管存款利息在提高但也不甘心把钱存成定期,毕竟积蓄太少了。索性开始乱花——反正明天的钱更不值钱,还往股市里投了一笔来赌一把。结果可想而知:一点积蓄没攒下来,还被深套了一些。

  财富管理的理论体系由货币的时间价值、资产配置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三部分构成。其中唯有货币的时间价值最难掌控。也就是说个人可以主动地去调整资产配置,可以主动地进行人生规划,却无法主动地应对货币价值的变化,那些认为自己能“赌”赢通胀和通缩的人,往往像三个案例中的人物一样铩羽而归。

  究其原因,决定货币时间价值的主动权在政府、在中央银行,没有规律和章法可循,这就像你参加一个赌局,怎么出牌什么规矩全是庄家说的算,你能成为赢家纯属侥幸。连索罗斯这样的大鳄即使能赌赢英镑、泰铢,却在俄罗斯卢布上一败涂地,何况我们这些升斗小民。所以,千万不要用常理和经验去应对货币时间价值的变动。

 

     通货膨胀怎么办?

    通货膨胀是近忧还是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