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看过这个故事,有一位牧师,第二天要布道,可是他十岁的小儿子老是过来找他玩,让他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第二天布道的事情。
于是他灵机一动,将一张世界地图的纸撕开,成了很多碎片,给他小儿子去拼图,答应小儿子拼完拼图就陪他一起玩。
他以为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想要拼完整这样一幅世界地图应该很难,肯定要花很长时间。
不料,没过多久,小儿子就过来找他了。说“爸爸,我拼完了。”他一颤抖又很激动,难道儿子是个天才儿童?一看果然拼好了。于是问他儿子怎么拼的这么快。他儿子回答:地图的反面是一个人像,并没有按照地图的样式去拼,他只是按照反面的人像去拼图,当把人像拼好的时候,正面的地图也就拼好了。
这句话给了牧师非常大的震撼。第二天他的布道题目就是,当人对的时候,他的世界也就对了。
看了这篇故事的很久之后,我都不太明白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直到最近才有一些体会。
我们的一切观点和判断,对于世界的认识,都是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的思想传递给我们错误的认识的时候,那么就会觉得世界是个颠倒的世界,人们是丑陋的人们。
而如果能够改变我们的思想,首先认同这个世界,认同周围的人们,肯定人们的优点,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就真的会是美好的世界与人们。
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镇,在街口坐着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有一天他看到一位年轻人。
年轻人问老人:我想要搬到这个镇上来居住。不知道这个小镇的人们好不好,大家互相之间会不会互相关照,很有人情味?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一个问题:你以前住在哪里?那里的人们怎么样呢?
年轻人回答:我以前居住的小镇人们互相之间太勾心斗角,彼此也不关心照顾,实在是太糟糕了,所以想要换一个地方居住。
老人说:那么这个镇子上的人们也是这样了。
过了没多久,又有另外一位年轻人,来到镇子上,问了老人同样的问题,想要了解镇子的人们怎么样。
老人呢,同样没有回答,而是又反问了年轻人同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以前居住的镇子的人们怎么样呢?
这个年轻人回答:哇,以前那里的人们不要太好了。他们为人很热情,邻居之间互相爱护,互相关照。具有非常好的气氛。只是由于自己的工作调动,所以不得不搬到新的地方来。
老人这次的回答也很有意思:那么这个镇子上的人也是这样了。
两个故事说的都是同样的一个道理,你的思想决定你的眼镜,你透过你思想的眼镜去看这个世界。当你的思想是积极的,那么所看到的世界就是积极向上的;当你的思想是消极的,那么所看到的世界就也是消极的。
这样一个道理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只有在生活中真的去体会、比较和验证,才会有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了。
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做起,努力去发现每一个人的优点,肯定每一个人的作用,而不是去发现缺点,去否定别人。只有这样,首先从思想改变,从自我的思想修炼,才能够由内到外,成就一个真正的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