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解义说理:谈健康化概念的学理基础


 释文解义说理:谈健康化概念的学理基础

                       李清

                 一、对文字本义的解读

 (一)“化”字的原意

    健康化,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健康发展以及使健康常态化的意思;这里如果要对“健康化”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先对“化”字作词义学上的剖析,因为健康一词我们已经讨论很多,所以本文不再对其作太多的解读。化的基本含义词典上给出了五种解释:1,指事物的性质或形态的改变,如僵化、硬化、变化、分化、教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解、化身等词;2,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3,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4,习俗,风气:如有伤风化;5,特指“学”:化工、化纤、化肥等。实际上13中“化”的基本含义大致相同,都是它的本义,可以归为一类。

汉字“化”起源很早,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甲骨文。化,古字为,会意,写法为 从二人,象两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是动词,即:变化、改变之意,是指人或事物到一定程度,已经可以与原来的母体相提并论,从而出现了阴阳新的变化。从它的本义我们可以看出,“化”包含了人或事物动态的发展过程。《说文》中道“变也”, 徐灏曰:“匕 化,古今字。”《易·系辞传》云:“知变之道。”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荀子·正名》曰:“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又注“化者改旧形之名。”《国语·晋语》:“胜败若化。”注“言转化无常也。”

(二)“化”的演进

感谢我们的先祖为我们造出如此寓意深刻的汉字来,可以说会意字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大创举;它是象形文字进一步深化的思想表述。就“化”字本意来讲,它已经包涵着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千变万化的发展过程;世界不是静止的,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才是“硬道理”、是绝对的。先祖们能够创造出“化”这个字来,足以证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当水平的世界观、认识论,能够对世界的变化做出精确的价值判断、能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哲学上的思考和研究。

在经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许多汉字本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实词虚化、有些虚词实化;而“化”字本身作为一个单词,语义依然没变。但是,在与其他汉字结合组成新的词汇时,它的语义和词性就变得丰富多彩,更加深刻全面了。比如作为动词,如作“教化”解的,《说文》上说:“化教行也。”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变则化。”——《礼记·中庸》;“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再如作为名词,作“风气、习俗”之意的:“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作“造化、自然功能 [Nature]”解的:“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化”字的演变如同它的本意一样,是一个色彩纷呈、充满新意的过程,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它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二、作为词后缀的“化”

汉语中有两个字,作为词后缀时的指向与现代思想密切相关;这两个字一个是“性”,另一个是就是“化”,比如我们常说的现代化、网络化、全球化、制度化、现代性、时尚性、逻辑性、合理性等,都是现代语境下的词汇。接下来我将着重对以“化”作词后缀的派生式结构词语来进行详细解读。

(一)“名词+化”词语

“××化”的派生式结构词语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名词+化”的词语,另一类是“形容词+化”的词语。这种带“化”的派生式结构词语的出现,在我国应该说是近代的事情,具体说应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合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有待进一步加以考证)。前面作者已有交代,“××化”这样的词汇与现代思想密不可分,历史上,洋务运动是中国对外来文明态度发生转变的一个标志,因此可以作出上述的这种判断。

可以肯定地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科学化、民主化思想的提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光辉的前途。在科学、民主口号的号召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运动开始的五四之火在中国大地上便熊熊燃烧起来,民主化、科学化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

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现代化便成为我们奋斗的理想。同样是七十年代末,中国又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直到八十年代末“自由化”都是一个十分响亮的词汇。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苏东国家的解体,单极化和多极化的讨论便甚嚣尘上。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加强,法制化、制度化、信息化、网络化、城市化、全球化、一体化等词汇便成了最触人眼的话语。这些“名词+化”结构的词语表意很多,但似乎又都在强调一种方式、一种常态、一种规范和模式。

当然这些名词后缀带“化”的词语,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主流话语分不开来,是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

(二)“形容词+化”结构的词语

这里需要澄清的一点,中国古代也有“化”在词尾的词组,如羽化、坐化等,但是这里的化并不是词缀。前面已经说过,“化”作为词缀、尤其作为名词的词缀应该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因为它指称的是现代性的东西,如现代产业、现代制度等,所以我们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当下,我们运用的“形容词+化”结构的词语也很多,如恶化、丑化、优化、绿化、泛化、片面化、大致化、邪恶化……实际上这些词汇都有使动或意动的意思,例如恶化,指变坏、变糟,属于意动;再如丑化,有使动的意味,使之变丑也。这些“形容词+化”结构的词语与“名词+化”结构的词语相比较,主要更强调行为动作本身的趋向性,在空间发展上层次较低、在时间发展上都属于即时性动词、在价值评判上不具有“名词+化”词语的抽象性。

(三)讨论

按词汇学中构词法的说法,派生式构词法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其中一个是表示词汇意义的词根语素,另一个是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语素。词缀语素并不表示实在的意思,仅帮助词根语素构成词语而已。作者认为这种说法仅是语言学家的一家之言,照这种说法作为词后缀的“化”实际上就是实词虚化了,就和“花儿”中的“儿”用法一样,只是一个“衬”字、一个音素而已,无任何意义。这种理论的错误之处就在于他们忽略了词缀“化”的表意性;词缀“化”在不同的词语中、在不同的语境下都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恶化中的化就是指一种趋向,但你不能说它毫无实在意义。可以修正一下语言学家的说法,就是作为词缀的“化”在不同的词根后面词义变化很大;但是不能完全把它当做虚词来对待,否则的话,我们就无法对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健康化等词来进行讨论。

                      三、何谓“健康化”

前面我们对“化”字作了初步的细剖缕析,但这并不是笔者最终要表述的内容,那么就让我们回到真正的主题上,即关于健康化这个词汇的讨论。

(一)健康化的动态要求

我们知道,“化”作为名词、形容词后缀时虽然在不同的语义下有很多种解读,但它实际所强调的则还是原来的本义,即变。从这种意义上讲,健康化的实质要求即是由非健康向健康转变、由一般健康向更高层次健康转变以及由即时性健康向常态化健康转变。这种转变不光是个体的,而且还要整体的;不光是有形的,而且还要无形的;不光是物质性的,而且还要意识形态上的——只有如此,我们说健康化发展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温饱实现了下一步该解决什么?那就是全面奔小康的问题,这是一个质的转变。它由原来低端的生存诉求一下子便提升到生活质量的层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健康亦是如此,它是满足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属于发展的低端,是任何阶段社会持续进步的底线,而不仅仅与现代社会有关。可以说,健康化才真正与现代意义相关连,是现代社会的根本要义。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以下这两组词语

发展→科学发展观

健康→健康化

在这两组词中,健康与发展相对应,健康化与科学发展观相对应;前者是基本要求,后者是高级模式;健康一如发展一样都处在低端的位置,是维系人和社会存在的基础,而只有上升到健康化、上升到科学发展才具有了深刻的意义。我们说,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就是可持续发展、就是健康化发展。既然把发展的概念升华到科学发展观的水平,那么我们也有必要修正一下我们的健康观,那就是要把一般意义上的健康思想升华到健康化的理念上来——这正是健康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以说,健康只是一个概念,而健康化才是真正的理念。

(二)健康化的常态性

   由于受到后缀“化”的规定,健康化作为动词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上和行动上时刻趋向于健康观念,这种观念是动态的,是时刻发展着的。然而,既然健康化已经上升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那么它也就有理应成为一种长效机制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又应是常态的。

   如果说健康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是人们可以触得见的内容,那么健康化则是一个抽象的词汇:它既寄存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成为指导人们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理念或不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又存在于社会道德和法律体系之中,成为人们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既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崇高理想,又是社会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健康化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健康化就是健康主义的常识化、常态化、规范化,抑或说就是“让健康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张诚:《健康主义思想录》,扉页。)。

 

                                  结语:

本文分三个层次阐释了作者对健康化一词的认识:从对文字“化”本义的诠释,到对“化”发展为词后缀的解读,最后对健康化做了学理上的阐发。作者认为健康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健康化本身既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常态的、规范的模式;健康化的变与不变是辩证统一的,变是绝对的,因为它是发展着的,不变是相对的,因为它是一种理想机制、科学法则。

我们呼吁生态健康,我们倡导健康化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健康的肌体能够充分调动起所有潜在的能量,以利于社会进步;而且更因为健康化的发展模式能够为社会生活、生产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使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使社会成本最节约化,使社会利益最大化,谨此而已。

                       李清  20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