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老人的事该管一管了!?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人打着关爱健康的旗号,以“健康讲座”、“参观旅游”等形式,进行有“食”或“健”字的“保健品”的虚假宣传和销售。组织者煸动力极强(或说骗术极高),抓住老年人多病和企盼健康长寿的心理,使一批又一批的老年人上当受骗。据观察,组织者的忽悠术大体上有:
一、施以小恩小惠,总是以旅游、参观、大奖、赠品等为诱饵,用车接车送吸引老年人参加他们举办的活动。参加活动后才知道,这些许诺,原来都是诱饵,一是诱你去参加活动,二是诱你买他们的产品。因为所有许诺,都是只有买产品后才有获取的资格,如你不买,是什么都没有,实际上是不买不赠、少买少赠、多买多赠,这是不是一种欺骗销售呢?。
二、把他们的产品功能神秘化、多样化,能医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对困扰多数老年人的心脑血管、颈腰疼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奇特疗效,说什么是全国工程、全球第一,领导参加、权威部门和专家认证,以此证明他们产品性能的优越。这些大领导、大专家是不是真的参加和签字了呢?
三、设“托”忽悠,用所谓的现身说法,直证产品疗效,说什么服用后没了慢性病,能吃能睡,血压稳定,血糖达标,脑子活了,腿脚灵了,能爬山、能登长城,从此远离了病症的折磨,过上了幸福的晚年。这种现身说法是不是以隐蔽的方式忽悠和欺骗人呢?
四、一次大量购买。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以各种方式说服老年人多购买他们的产品。对这种“耐心和热情”,一般人都难以不为所动,只好不情愿地答应购买。而且据现场体检和医生的诊断,你所得的病只有服用他们的产品疗效才最好,而且要几个疗程,一般要买一到三年的服用量,化费万元左右。一个产品,一下买三年的量,这科学合理吗?
这种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对老年人一次又一次的忽悠,绞尽脑汁地掏老年人口袋里的那点钱。老年人平日里省吃俭用,甚至是吃堆菜,穿破衣,也要积攒点养老钱。因为他们过穷日子过怕了,手头上不能没有点钱。但攒这点不容易呀!
商品的销售方式很多,有提倡的,有打击的,这种隐蔽的没有柜台、没有发票的销售方式是否合法,是否逃避了税收和有关部门的监管,有关部门不该对这些“健康讲座”的销售方式查一查、管一管吗?使助老健康行活动有序开展、纳入轨道,真正能够有利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