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沦丧源于教育目标的工具化


师德沦丧源于教育目标的工具化

作者:王世保

一个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决定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内容决定了全体教师的存在状态。古代的中国社会,人们追求的终极价值就是实现完善的人性,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儒家的伦理教育。这种以人性的完善为主要内容的人格化教育决定了全体教师必须要有师德,进而处在向全社会示范道德的存在状态。

现代中国正在致力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我们的社会将资本的增殖作为终极的价值追求。这种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培养能够生产与消费商品的劳动工具,科技以及与经济相关的知识成为了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原初的道德化的人格教育就彻底缺失了。这种功利主义的社会教育只需要工具化的教师向全体民众灌输工具化的知识,也就不用再强调师德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社会实现全体成员不断更新的基础。功利主义的教育造成了师德的缺失,而师德的缺失则使得我们这个社会道德教化成为了泡影。没有了道德教化,中国社会的道德重建也就没有了源头。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空前的道德沦丧和人性堕落的境地。道德的重建呼唤着师德的回归,而师德的回归呼唤着中国社会终极价值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