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安洵:“满意用将五步曲”之第二步:招募
内部招募。
内部就是从企业内部的“员”中招“官”。大多数企业的老板都不相信现有的“手下”中,还有多少具备“再提拨”的条件。“他们?唉…”这就是老板心目中的现有员工。
可是,大任咨询告诉你:中高层如果直接从外部引进,成功的概率不到20%。而且,成功的20%中,大多数是技术性的岗位。这是何故?大任咨询的解释是:技术工作往往要具体的工作成果,技术工作中的协作性要求也低,而且,原先的老员工因为“技不如人”,对“新闯入者”也无话可说。可管理性岗位就不一样了。首先、谁说得清谁管理水平和能力是高是低?其次、谁分得清公司业绩中哪些是因为哪位主管的管理得来的?再次、管理上所定的目标往往是定性的,完成得好坏,老板、主管和员工人人都有一杆自己的称,而且每一杆利润留成的刻度都不一样的。最后加上一根要命的稻草:管理工作可是要依靠协同和配合的,“能人”来了,别人都看着你玩儿,你都玩得久吗?
那位说了,我招营销经理。业绩说话,还能有什么问题呢?
问题大了去了!问题一:你给他定多少业绩为好?多少是高?多少是低?到期完成不成,是因为他能力不行?努力不够?还是运气不好?到期完成了,就一定是他的努力使然?说句小人之心的话。如果轻易完成了,你恐怕会后悔当初定的指标太低了。“原来,行情这么好!”你敢说你不会这么想?!问题二:营销可以不需要手下人的配合?可以不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你说没问题,我会要求别人配合好。对不起,你要求得了?表面上应付,内心想看洋相,这种人性使然的现象,你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的公司?问题三,我将最致命的问题放在最后讲:如果你找到位营销能人,放手让他开拓,可以不受你企业原来的思路、做法得限制;如果他对外打拚成功,接下来就是调转抢口,向你主张权益了。你想过多少种可能的结果?内杠、分家、抽逃、诉讼…唉唉,只有握手言欢的可能性最小。
那又怎么办呢?真的不要对外招聘了?非也,非也!企业要发展,怎能不招聘。只是大任咨询告诉外招三原则:
外部招募:
原则一:提前量。不要等到急用时才招,早个一年半载,挑选起来从容。
原则二:专业化。要有结构化面试,采用专业化的评估方式,不依赖个人感觉,
原则三:基层制。先在基层(最少低一级)岗位试用,实践中考察,再提拨到目标岗位。
为什么要有提前量?想一想你的生产用料,一般都会避免临时性应急采购,因为那样会导致谈价困难,或者质量不能保障。那么要招募骨干级人员人员呢,这可比采购一批材料重要也复杂得多啦。
为什么要专业化?同样想一想,你原材或设备引进时怎么做质检的?你为什么要一套检验流程和检验仪器?难道我们要招募的人比采购的东西还简单,可以看一眼,说二句就“了解”了?就能判断出是否胜任职位所需了?
为什么要采用基层制?原因多得说不完。简单讲,基层制让一名外来者,先变成内部人,再在内部招募到更高的职位。这是个必要的对双方都保险的方案,如果应聘者怕丢份儿,或者怀疑之后还能否在内部提拨到目标职位,说明理念不合,或者自信心不足,趁早说拜拜。
那位说了,不好意思,这三条都懂了。可做不到啊!大任咨询说:理解!因为要做到这一些,公司需要有健全的组织规划、工作分析和岗位说明,人力资源招聘、培训、选拨规范,结构化面试方式或专业化测评技术,还有尽可能标准化的人事合约安排。在中小型公司中的人力资源部门,一般难以胜任。给个建议:参加大任咨询每月一次的主题交流会。不花一分钱,听取专家分析,获取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和工具资料。
作者:卜安洵 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专家、大任咨询首席咨询师。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客: http://www.blog.sina.com.cn/macro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