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爸爸的“情敌”(王薇婷)


 
我是爸爸的“情敌”
 
黑龙江省大庆莎尔图区世纪双语小学三年级    王薇婷
 
荒唐!我怎么是爸爸的“情敌”呢?看了我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作文评点报》点评:(开篇点题,合理引出下文。)
有一次,我让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而爸爸却让妈妈陪他去买鞋。我和爸爸争了半天,妈妈见我们互不相让,左右为难,只好灵机一动说:“那你们爷俩就来场滑旱冰比赛吧,谁‘输’了我就跟谁去。”说话时,妈妈故意把“输”字说得很轻。(写妈妈的异样,令人疑惑,吸引人往下读。)我和爸爸都高兴地点了点头。
(自然过渡。)
我和爸爸穿好旱冰鞋来到楼下,就比了起来。
开始我滑在前面,不一会儿,老爸就赶了上来。只见爸爸就像飞了似的,(夸张、形象。)真快呀。最后,老爸先到了终点。老妈说:“女儿输了,我陪女儿去买书了。”老爸问:“不是陪我去买鞋吗?”我说:“老爸,可不许耍赖哦,你忘了老妈说的是陪‘输’的人去呀!”“什么?我怎么听到的是陪‘赢’的去呢?”“对不起,是你听错了。”爸爸哑口无言,只好和我们一起去书店了。
(行为、语言真实。)
在书店里,我和妈妈认真地挑选着书籍,看到爸爸黑着脸,无精打采的样子,我顿时感觉爸爸有些可怜,就跑过来讨好似的对爸爸说:“老爸,请您别生气,以后我再也不跟您抢妈妈了。”爸爸听了我的甜言蜜语,也就不再生我的气了。
(看到爸爸失落的样子,心生怜悯,真实,切合实际。)
爸爸的台球打得非常好,他曾在大庆油田公司运动会上得过台球冠军。(强调爸爸台球打得好,为后文写爸爸要求妈妈一起看电视做铺垫,行文合理。)因此,爸爸也特别喜欢看台球比赛。
一天晚间8点,电视体育频道直播台球世锦赛,爸爸兴奋得早早坐在电视前等着看比赛。我知道,晚间的动画片看不上了,写完作业后就对妈妈说:“妈妈,今晚你就陪我睡觉吧。”爸爸一听不干了,就对妈妈说:“这么重要的比赛,你一定要陪我看,我一个人看多没劲。”我大喊道:“陪我睡觉!”“陪我看比赛!”爸爸也不甘示弱地喊道。“不行!一定要陪我睡觉!”我对爸爸“吼”了起来。(用词准确。)妈妈看了看我们父女俩还是谁也不让谁,就为难地说:“那你们爷俩就来一场脑筋急转弯比赛吧,谁赢了,我就陪谁。听好了,是谁‘赢’了我就陪谁,‘输’了可别耍赖哦。”(这里写妈妈特殊强调比赛规则,为下文做铺垫。)
比赛开始了。妈妈说:“共三道题,三局两胜。第一题,小偷最怕什么机关?”爸爸抢答道:“小偷最怕公安机关。”妈妈说:“老公答对了。第二题,天天上医院的会是谁?”“是,是……病……”爸爸底气不足地抢答了半天也没说出来。我眼睛一亮抢答道:“医生。”妈妈笑着说:“女儿答对了。第三题,什么样的果不能吃?”我快速抢答道:“恶果不能吃。”妈妈说:“女儿又答对了。好。我陪宝贝睡觉去了。”这时,爸爸明知故问,耍赖说:“不是陪输的人吗?”妈妈想陪爸爸也没办法了,只好说:“谁赢陪谁。”“哼!什么时候都向着女儿,女儿都成了‘第三者’了。”爸爸生气地说。
(本段主要以对话为主,把脑筋急转弯比赛的激烈场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得意的偷笑着搂着妈妈钻进了被窝……你看,爸爸是不是把我当成了“情敌”!
(结尾扣题,简洁、自然。)
 
 
(此文定稿于2010年3月17日,系以“我是爸爸      ”为题作文。发表于《作文评点报·小学版》2010年5月26日第21期《精批细改》栏目;发表于《创新作文》2011年第5期)
 
 
《作文评点报·小学版》评语:
小作者写的是与爸爸“抢”妈妈的事,小文生活气息浓郁。
人物对话充分体现了人物性格,把幸福、快乐的三口之家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动作、神态等描写也很成功,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题目拟得好,怎么成了爸爸的“情敌”?吸引人看正文。     楚琦  
 
 
 
 
《创新作文》顶顶呱呱点评:
 
标题分:10分
 
标题新鲜、特别,抢人眼球。为什么“我”会成为爸爸的“情敌”呢?谜底将在文中揭晓,千万不要错过哟!
 
选材分:10分
 
文章选材真实有趣,写了爸爸和“我”因为“争风吃醋”进行了两场比赛:一场是滑旱冰鞋比赛,另一场是脑筋急转弯比赛。来自于生活的事例可能也会发生在读者们的身上,但是小作者却将材料“摇身一变”,把爸爸和“我”之间的争夺写成了一场“情敌之战”,读之趣味盎然。
 
描写分:9分
 
本文在描写上有2大亮点:1.巧设悬念,掀起波澜,如开头提出悬而未决的问题,扣人心弦;文中举出具体事例,渐渐拨开读者心中的疑云,这样的写法容易使作文获得高分。2.对话描写不仅反映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对话中,我们看到了“我”的活泼可爱、爸爸的孩子气和妈妈的温柔聪慧。
 
创意分:10分
 
滑旱冰比赛,妈妈陪“输”的人;脑筋急转弯比赛,妈妈陪“赢”的人。妈妈说“陪输的人”时,爸爸“赢”了;妈妈说“陪赢的人”时,爸爸却“输”了。每次比赛的受益者均是“我”,这仿佛是精心策划好的巧合,妈妈对“我”的偏爱,爸爸的装糊涂,体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
(尚琪轩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