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先生“不怕挨骂”,首先从认识上就出现了问题。无疑,由于国企的身份、地位、管理等多个方面有着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股份企业甚至外资企业都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享受着“特殊企业”的优厚待遇和“家天下”的垄断、霸权经营格局,国民对央企“履职尽责”、“利为民谋”的期望、要求比别的企业都要高,对国企“只顾赚钱”、“罔顾责任”的表现提出尖锐批评,都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因此得出“国企不管做得好坏都会挨骂”这样的结论,说明李荣融先生根本不了解公众的期待、国民的心声、社会的需求,没能客观求实地去看待公众批评和社会舆论,从更深一层说,就是为了粉饰过失、推卸责任。
李荣融先生还表示,希望央企“以自己的产品和努力表达诚信,以忠诚之心对社会负责,忠诚于国家,取信于人民。”这是“位高权重”、“食民俸禄”的高官们应有的态度,更应该是国企尤其是央企的高管们终生致力追求的目标。至于央企应该对社会负什么责任?如何才能“忠诚于国家”?怎样做到“取信于人民”?李荣融先生没有明说。本人在这里不揣冒昧,以“小民”之心度“高官”之腹,向公众做一番肤浅的解读。
央企应该履行什么责任?
应该说,只要国企特别是央企履行好自身职责、承担起社会责任了,就必定能“忠诚于国家”、“取信于人民”。因此,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国企应履行什么职责?对社会负什么责任?从国企的属性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职责:
从“全民所有”的属性来看,国企首先要经营好、管理好全民委托其经营、管理的国有资产,确保这些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其次就是确保“主人”的利益,为“主人”提供安全、优质、廉价的产品和服务,丰富和改善“主人”的物质生活,要平抑物价、稳定市场,要平衡社会供求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还有就是要通过社会捐助、参与公益、年终分红等形式,用企业盈利来回报社会、回报“股东”,尽可能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从作为“企业”的社会属性来看,国企一要遵纪守法、诚信浴德、按章纳税,这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的第一职责;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合理盈利的前提下做大做强,不断增加公众积累和社会财富;三要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以及必要的企业福利和社会保障;四要努力节能降耗、提高效率,自觉保护资源和环境;五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抗灾抢险活动,回报和造福社会,并产生与其规模相适应的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央企履行好责任了吗?
尽管2009年全部央企的利润比2008年增长了14.6%,但国人对央企的表现还是相当的不满,对央企的抱怨、批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国务院国资委分配局局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熊志军不久前就表示,国企在受“夹板气”:央企不挣钱,被批效益不好;挣钱了,又说不顾社会效益。对此,他呼吁全国人大应明确国企的定位。其实,这正说明了包括国资委领导在内的国有企业经营者们对国企如何定位、如何履行好自身职责特别是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认识不清。为什么央企效益增长了,国人还不满意呢?主要原因是:
央企的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垄断和暴利。从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间,国有企业的利润一直徘徊在1000亿元左右,但从2000年起,这个数字开始爆发式增长,即使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危机之后,157家中央企业的利润2009年还是实现了创纪录的7624.22亿元。这些利润中的大部分恰恰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石油、中石化等垄断性企业所贡献的超额垄断利润,以及中建集团、中房集团、中化集团、中粮集团等涉足房地产企业的获取的巨额暴利,而且这些巨额利润都是采取不合理竞争手段从国民身上攫取来的,并不是国企或央企通过科学决策、优化结构、严格管理、高效经营赚取的。
央企具有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是政策优势,由于央企身份的特殊,国家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实施战略、宏观调控时,总会照顾这些“亲生儿”,使他们在政策的襁褓下迅速成长;其次是资本优势,央企利用其“类国家信用”的特殊地位,能够获得各家银行多以千亿计的授信额度,使其具有几乎无限制的融资能力;再次是资源优势,现在,各类自然资源、进出口资源都在国家的集中掌控之中,央企借助其“中央军”的身份,可以直接从政府的手中取得各种资源的支配权;最后是信息优势,央企与国务院各部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能够比任何别的企业更容易得到各类政策、产业、市场信息。
央企没有履行好自身职责。这主要表现为:在央企经营和服务的领域,国人并未能够从中获得应有的利益,甚至由于央企的垄断或专营,国民还要承受比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高得多的生活成本及低劣得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如通讯、金融、教育服务价格居高不下,住房、公路、商品质量低劣,航空、铁路、邮政服务差错频繁,油价、燃气、电力价格只升不降等等;国民巨大的投资和付出并未得到任何“回报”,央企的盈利大多用于本企业发放巨额工资奖金、享受优厚福利、高管奢侈浪费和贪污腐化等,既没有上缴国库,也没有用于改善全民福利和保障,更没有向“股东”分红,直接扭曲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伤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央企大多保守落后、不知进取,如普遍缺乏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低下,导致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几乎停滞不前;部分央企诚信道德缺失,一些央企通过垄断牟取高额利润,却还要向国家申请财政补助,多数央企对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抗灾抢险活动不热心参与,在汶川大地震、西南抗旱等大型慈善活动中,与一些民营企业慷慨捐献、踊跃参与形成反差的是,央企少有参加,即使参加的也是十分吝啬、应付了事,让国人汗颜甚而气愤。
央企应该如何履行好职责?
从本质来说,央企不仅仅是经济组织,还应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因此,要履行好自身职责,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履行经济责任。要改善经营、拓展市场、强化管理、提高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生产更多能满足社会需求和质优价廉的产品,赚取合理的利润,提留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部分上缴国库或向全体国民分红,为“股东”谋取最大的利益。
严格依法经营。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经营管理、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诚信经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和消费关系,维护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坚持创新和发展。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积极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节能降耗产品的生产研发,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和抗灾抢险活动。要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如参加慈善性捐捐献,设立社会性教育科研奖励金,招聘残疾人就业等;还要积极投身抗灾抢险活动之中,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排忧解难。在改善民生、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为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树立良好的表率,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建设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员工团结协作、精益求益、拼搏进取、务实创新,形成独特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进而提炼成为激发员工健康向上、分发有为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执行力和竞争力。
人民群众是“知善恶、辨真伪、识优劣”的,是耿直纯朴、通情达理、容易满足的,如果央企真正能够履行好职责,做到“忠于国家、取信人民”,人民还会去抱怨、去批评、去质疑吗?在众多国企特别是央企“榨取人民血汗”、“侵害群众利益”、“欺内媚外牟取暴利”的情况下,人民群众对央企“恨铁不成钢”甚至“骂声一片”,是自然而且必然的。一个人只有“知廉耻”、“怕挨骂”,而不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般“不怕挨骂”,才会努力使自己不挨骂。希望李荣融及央企的高管们能够从骂声中自我反省、找出根源,认清并切实履行好自身责任。果真如此,等待他们的,将是人民最热烈、最响亮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