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们为何要一定拿青春赌明天?


 

这些天来,王家岭煤矿悲喜交加。好消息是,已经有115名矿工获救;坏消息是,截止笔者写稿之时,仍有18名矿工被困井下,生还希望渺茫。

根据数字分析,中国每名矿工平均每年生产321吨煤,是美国的2.2%,南非的8.1%,而百万吨死亡率则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这说明如果矿工在美国和南非属于高风险职业,那么在中国,显然就意味着他们行走在生死边缘:也许今晚还在工棚里跟你喝酒,谈笑风生,明天就被埋在井下,生死难测。

有的矿工在被救出来之前,曾经留下“临终遗言”,下辈子再也不下矿干活了。祝福他,愿他此生也不再有地底深处的绝望与恐惧。但是对大多数矿工来说,为了生计,他们还会继续下井。下辈子太遥远,很有可能他们康复之后没多久,就会再一次下到矿井,“为祖国和人民采煤,为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嘛,他们不做矿工,又能做啥?他们不做矿工,家里的妻儿父母吃啥?所以,搞不好连他们的儿子都会子承父业,成为光荣的“矿二代”。

蝼蚁尚且贪生,矿工们为何要一定拿青春赌明天?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吗?

我老爸年轻时做过十几年年煤矿工人,后来调到井上工作,还是会经常下井巡视。从他那儿我了解到,真正在一线挖矿的矿工,工资不能算低,在90年代初期都能够达到一千元左右,比一般的科室干部都高。所以,在煤矿附近的农民总会想方设法进来挖煤。虽然是冒着生命危险,但其带来的收益远远不是种田所能相比。

绝大部分矿工都属于没文化,没身份的农民。他们除了一身力气之外别无长处。事实上,他们不做矿工还能做什么呢?种田早已被证明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职业,外出打工,他们年纪太大,又不识多少字,估计连富士康、玖龙纸业这样的血汗工厂都不会要他们。

经过测算,中国煤厂矿工由于井下作业而增加的死亡率大约是2.7%。但是,如果不参加采煤工作,那么由于贫穷、缺医少药、缺乏营养等因素,而引起的“意外死亡”的死亡率,将比2.7%高出很多。也许不是每一位参加工作的矿工们都知道这里的计算,但是,他们都懂得趋利避害,所以他们才会无奈地说,“要不我们怎么养家糊口,怎么给孩子交学费?”

完全杜绝矿难,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如何将矿难降低到最低限度,倒是可以认真考虑的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从各种角度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比如完善煤矿生产的安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体系,赋予矿工罢工权利,以此来抗衡“要钱不要命”的矿主等等。这些都很好,不过我觉得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让领导们跟着矿工一起下井,安全会议就改在井下开了,渴了就喝井下的水,饿了就吃自己挖出的媒。美国学者维特教授说过,“防止铁路事故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公司董事捆绑在每辆火车的车头处。”把领导的安全捆绑在矿工身上,让他们也来承担煤矿事故的成本,这无疑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也能迫使他们在煤矿安全上真正下一番心思。

不要矿工们拿青春赌明天,要让他们有免于恐惧与匮乏的权利,过上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希望这不是奢望,也希望这这一天快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