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真实上演,途观加价幕后全剖析


3月26日晚,深圳举行大众途观全国上市发布会。大屏幕跳出途观售价的瞬间,途观预订客户直到这时,才得知途观确切的价格和配置。现场数百名记者和经销商代表,与全国近5万名途观的准车主一起经历了这一令人忐忑的时刻。但是途观的价格公布之后,笔者在浏览各大汽车论坛中途观版块时发现,几乎所有坛友几乎都在声讨上海大众的定价和经销商的加价行为。这样“壮观的”场面似乎在新车层出不穷的今天并不多见。近些天来,笔者通过经销商和厂家中的一些知情人士处得知到了上海大众途观的一些上市及策略,那么就让笔者详细的分析一下为何途观会遭到广大群众不明真相的“围观”。

 

 

关于订单

上海大众目前的众多其他品德车销量并不好,所以在途观上要打翻身仗。所以,在途观引进之初,上海大众就开始进行前期的市场预热。途观的前期预热可谓是效果显著,自广州车展亮相以来,全国各地前期订单确实比较多。在途观价格公布之前,上海某4S店就出现过有消费者直接付30万元直接将4S店展车开走的情况。正是各地4S前期的订单和迫不及待的消费者让上海大众看到了途观的前景大好,所以上海大众和各地4S店纷纷提高了途观销售预期值。雪片般的订单和“不差钱”的消费者让上海大众在定价硬气了不少,最终采取了高开高走的策略。

 

 

关于定价和加价

正式由于途观前期预售情况良好,这让上海大众在定价时自然多了几分底气。这些天来,笔者所接触到的4S店的销售经理普遍认为目前途观的官方定价偏高,如果下降1万至2万是比较实际的价格。如果单说价格定的偏高是上海大众策略失误的话,那么现在途观出现的加价提车则是有组织的行为。

 

在途观上市前的全国4S店负责人会上,上海大众列出了原车定价标准、理由和经销商利润范围。会上弥漫加价销售暗示。(上海大众不敢明目张胆地提出加价销售)因为订单数量众多,加价不可避免,各地4S店首当其冲。负责人会上,各地区4S店负责人聚集一起开小会,统一商定加价幅度,以及统一的加价理由。同时,参考其他省份加价幅度进行调整。这类会中,有同城的,有同省的,有大区的(例如华南区,华东区),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全国性的加价行为。

 

从途观公布价格到现在仅仅过了5天,但在过去的5天里,厂家、经销商、消费者这三方都在对峙,哪方坚持不住就会失守。因为民众抵制情绪爆涨,退订行为确实存在,但各地的4S店并不着急,相对于需求,途观现在还是属于卖方市场。现有下了订单的观望者还保留85%以上,这说明对途观认可者众多。而目前加价提车者已经出现,这也说明不缺钱者众多。对于4S店来说,加价销售是卖一辆赚一辆,前期加价可以消化4S店2到3年的成本支出,即使不加价,4S也有钱可赚。

 

途观加价何时休?

 

本次途观加价提车,经销商的说法是由于产能不足造成的。但是笔者从上海大众内部了解到,跟据上海大众目前的产能来说,其实完全有能力在短期之内消化完所有订单。所以途观根本不存在什么产能不足的说法。所谓“产能不足”只是厂家和经销商联合玩的一个噱头而已。上海大众现在与各地4S店是统一阵线,正在与消费者打心理战,你怨恨,没关系,你骂娘,我不急,你退订,我支持,先将所有人的预期提高,忘记上海大众本来的订价偏高这一核心。

 

所以席卷全国的途观加价风何时能过去,其实主要还是看消费者,如果愿意加价的人多,过去的就慢,如果都是不加价死等或是退订,厂方就会出来澄清说是经销商所为,以后严禁加价。所以如是事态闹得不大,厂方肯定会等第一波加价的拿到车之后才会出来发公告。等加价风波过后,开始平价出售,会再引起一个销售的高潮,而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像捡了个便宜一样出手就买,不会再要求降价,所以,对于上海大众和众经销商来说,这样做一点不亏。

 

加价、饥饿疗法为何在中国的车市屡试不爽?其实这和目前中国的消费者不成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国内的消费者很难形成统一的联盟,正所谓雷声大雨点小,一边骂厂家和经销商搞加价,一边毫不犹豫的付所谓的加急费,迫不及待的想提到车。正式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才导致了出现了加价提车这一“奇观”的诞生。

 

其实在国内车市每一款热门新车的上市初期都会经历一段加价提现车的过程。不管是厂家在搞“饥饿营销”策略,还是订单真的紧张,对那些满怀热忱准备购车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途观目前的状况可能是在所难免,但希望不要持续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