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夫冰淇淋加盟第10期:赵薇,一场“春梦”的价值
《花木兰》(赵薇版 动画版)(赵薇版 动画版)热映,主角赵薇自然要亲力亲为。突然间,一直在人们眼里那个有点傻气的小燕子开始高谈阔论“春梦”与“丁字裤”让人费解。天真无邪的小燕子飞走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赵薇一系列关于生活状态的自白引来人们与“丁字裤”一样热辣的关注,“道德感让人兴趣全消”“我很珍惜我的每一个梦,包括春梦”“渴望刺激”——“小燕子”在不经意间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她分明想做出另一番业绩、做成另一个人,比如“花木兰”。但格格的变脸之快还是让人惊愕,这场“春梦”做的究竟值不值?
没人能否认赵薇的努力,别说电影、电视剧,就连每隔几年抽时间搞一张的唱片都玩的有模有样,但对于号称2010年贺岁档“头炮”的《花木兰》,赵薇就不是努力这么简单了。作为投资方甚为看重的巨制,该片可谓承载着不小的压力:往小了说要争取票房大捷,大了说是要证明中国人玩得转自己的传统题材。偏偏,赵薇几年来背负着莫须有的“票房毒药”骂名,虽然有《赤壁》《画皮》的成功,但巨星云集的大制作对衡量某一个明星的号召力显然没什么说服力。与上述作品不同,赵薇在《花木兰》中是无可动摇的一号,是如假包换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赵薇卖力也就在情理之中。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能使格格做春梦;不是格格就好这口,除此恐怕没选择了。《还珠格格》的成功使赵薇早早地站在一个极高的平台上,极端点说随便往四周走一步可能都是往下;其后赵薇试图努力塑造更多角色,大家对于赵薇有了太多了解,而且赵薇所代表的70中一代已然站在需要转型的路口。在这其中,赵薇的生活琐事更是被炒了又炒,从大学同学到青春期恋情、从婚嫁传闻到富商老公,坦白讲这些成名已久的明星可拿来引起公众讨论的话题并不多了。不过,丁字裤当然算一个。
一个扎扎实实演了十几年戏的演员会头顶“票房毒药”的紧箍咒,一部大制作需要用女一号的“春梦”来刺激关注度——这断然不是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该出现的景象,而这就是现实。同样地,公众极度分散的注意力给了“猛料”传播的沃土,煽风点火的人其实是怂恿窥私,让赵薇的自白一夜间铺满网络每个角落。从这个角度看,赵薇的春梦简直是反讽。
而如果采用“倒叙”的手法,我们会发现《花木兰》之前抛出的“赵薇尺寸大开”,只是连环炮中的一枚小子弹,层层的宣传攻势可谓出位——以赵薇的“春梦论”为巅峰。牺牲了赵薇一个,成全了观众和八卦看客还有投资方。由此,这场春梦也算得上圆满,你好我好大家好。